返回首页

美国轰炸加勒比海洋(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加勒比海夺占了菲律宾)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6-07 17:54   点击:27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加勒比海夺占了菲律宾

一、大西洋海战

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海战。它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最复杂的持久海战

时间

1939年10月17日—1945年5月8日

对抗双方

德国潜艇VS英、美海空军

背景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作用主要是赢得制海权,维护自己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英国拥有一支总吨位为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的三分之一,每天航行在大西洋的船只有1500艘,对于英国而言,大西洋航线是最重要的生命线,英国皇家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这条海上航线的安全。

1939年时的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是规模最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军基地几乎遍布全球,在大战之初,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但战列舰仍然是舰队组成的核心力量。

在大西洋,英国皇家海军的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样,战争初期,强大的皇家海军打算引出德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进行决战,并一举将它摧毁,而德国海军并没有做好与英国决战的准备,它的实力与英国相差悬殊,当时德国海军拥有战列舰4艘、袖珍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潜艇56艘,舰艇总吨位35万吨,总兵力约16万人。

起因

大西洋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入战略物资、原料和粮食的生命线。为迫使英国屈服,德国决定以海军主力破坏大西洋海上交通线,1939年9月大战爆发时,德国的战舰就开始袭扰英国的海上贸易了。英国则针锋相对,将强大的皇家海军投入保卫海上交通线,战争遂由此起。

概述

1939年9月初,英国向德国宣战。为切断英国人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悄悄杀奔大西洋航线,其中德国的U型潜艇以及与之相伴的“狼群战术”一度让盟军束手无策。 1939年9月14日,德国的 “U—47”号潜艇成功潜入英国海军的斯卡帕弗洛基地,将排水量近30000吨的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击沉。

德国潜艇初战的成功,立即引起英国政府的警觉,并促使英国政府对商船队实施严密的护航作战,并开始组建大型护航船舰队,专门对付U型潜艇。到1941年,潜艇探索器的发明,使得护航队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潜艇到达的时间。1941年春天,护航队向U型潜艇发动了反击。从3月到10月,他们击沉了17艘U型潜艇。 1943年,是大西洋战争的转折点。仅5月份,盟军海面和空中部队就击沉了25艘潜艇。1945年5月8日,德国海军将领邓尼兹命令德国700艘潜艇全部浮到海面上,向英国投降。大西洋海战结束。

战争过程

整个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9-1941.12)

德国投入的破坏交通线兵力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由商船改装的武装袭击舰等水面作战舰只,以及潜艇和航空兵。英国以海、空兵力进行保护交通线斗争,并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1940年6月德军侵占法国后,其潜艇从布雷斯特、洛里昂等法国港口进入大西洋,在西经25°-30°以西海域进行袭击;其远程轰炸机从挪威机场起飞,袭扰爱尔兰以北的大西洋航线。英国建立北爱尔兰基地,并以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海空基地交换美国50艘退役驱逐舰,加强反潜护航作战。随着战列舰“施佩伯爵号”和“俾斯麦号”等大型水面舰只先后被击沉,自1941年6月起,德国水面舰只的破交战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破交战的主要手段,形成破交战第一个高潮。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英国在美国、加拿大支援下,对大西洋交通线进行全线护航。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航空母舰、“光荣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第二阶段:(1942.1-1943.5)

美国参战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大到大西洋西岸北美至巴西沿海海域(包括加勒比海),将数个潜艇群(每群编有潜艇4-5艘)部署在纽芬兰、新斯克舍、纽约、哈特勒斯角等地外海和加勒比海,袭击同盟国的商船队。美国加强护航制度,使德国潜艇的活动受到限制。德国为更有效地开展潜艇战,除部分潜艇留在加勒比海外,将大部分潜艇调往远离美海空基地的中大西洋。英国依托大西洋上的基地,组成7-8个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多艘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搜索舰队;美国则组成多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在内的特遣舰队,分布在大西洋海域坚持开展保交战。1942年7月,英国和美国进一步加强护航制度,海军开始装备机载搜索雷达、磁探仪和新式声纳、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航空兵的巡逻范围扩大到北起格陵兰、南至弗里敦的北大西洋广阔海域。在这一战区所有海空基地800海里半径以内海域活动的盟军作战舰艇,均可得到远程反潜巡逻机的支援与配合。德国潜艇群则部署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甚至进入印度洋活动。破坏交通线与保护交通线斗争异常激烈。1943年初再次出现潜艇战高潮。为适应大西洋战场形势,盟军投入更多的反潜航空母舰编队和远程反潜巡逻机,给德国潜艇以更为沉重的打击,迫使德国于1943年5月将剩余潜艇撤离大西洋。

第三阶段:(1943.6-1945.2)

德国为改变大西洋上的不利态势,加紧改装原有潜艇并研制新式潜艇和水中武器,并再次派遣潜艇群进入大西洋及印度洋。随着整个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和美国强大军工生产能力转入战时轨道,英美已能够抽调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加强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体制,1944年,美国的航空母舰已发展到125艘,英国也达到40艘。盟军舰载和岸基反潜飞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航道进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时的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大西洋的制海制空权已基本为盟军所掌握。盟军对德国工业尤其是潜艇制造工业基地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严重破坏,损失的潜艇难以得到补充。最后,大西洋之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双方损失

在大西洋海战中,美英参战兵力计有:战斗舰艇约3000艘,飞机800余架。在大西洋海战中,盟国及中立国共损失商船2100万吨,平均每月损失37.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约1600万吨,占总损失吨位的76%。德国共投入潜艇1160艘,被击沉780艘,占投入潜艇总数的67.2%。

评价

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开始大肆建造U型潜艇。这批被称为海上狼群的德国潜艇从此开始肆虐,整个大西洋海战就是要一场海上的“屠狼记”。在历时六年的潜艇周旋战中,同盟国不断的总结经验和退出新式武器,才在最后赢得了这场艰苦并且代价惨重的大西洋海战。邱吉尔有一天这样写道:在战争中,唯一让我感到恐惧的就是U型潜艇的时代。

后世影响

大西洋海战标志着海底梦魇潜艇时代的终结,大西洋潜艇(反潜)战对日后世界各国海军战略战术及装备研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是民主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最广阔海域的大冲撞,其惊天动地的气势堪称战争史上的绝笔。参战国家多达三十七个,涉及人口超过十五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六千万以上,历时三年零几个月,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

参战国

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同盟国包括美国、中国、英国、英属印度帝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流亡政府、自由法国和苏联。至於轴心国则主要是日本和其建立的傀儡政权,包括满洲国、汪精卫政权,以及泰国。另外,日本在其殖民地(如韩国、台湾)徵召了不少兵力,在中国也有很多亲日派参与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远东殖民地,独霸亚洲,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定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在日军占领地区中,人民群众发动了民族解放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军经过三年苦战,夺回太平洋上日军占领各岛。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详细:太平洋战争 Pacific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日本为一方,以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为一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 1938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为了独霸东亚、争霸世界,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南北并进的国策方针。1940年,德国侵占西欧 。在远东,英 、法、荷的力量薄弱;美国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同年,近卫内阁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妄图建立一个包括中国、朝鲜以及东亚全区,进而包括大洋洲在内的日本殖民大帝国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 。1941年4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印度支那,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 进 跳 板 ,这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1941年10月18日 ,主战派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1日御前会议决定向美、英 、荷开战 。8日凌晨(日本时间8日3时20分,夏威夷时间7日7时50分),日军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下,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枣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同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经过 1941年12月8日黎明,日本出动飞机约360架、军舰55艘,由南云忠一率领,连续两次猛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和机场,击沉、击伤军舰19艘 ,其中有战列舰8艘 ,击毁、击伤飞机260余架 。美军猝不及防 ,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死伤3000多人。同时,由寺内寿一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日军还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等地进攻,达到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

1942年5~6月 ,日本为了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相继进攻所罗门群岛和东部新几内亚以及中途岛。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 、中途岛海战(6月4~5日)中 ,日方损失惨重。同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因美方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权,日军连受重创,死亡2.46万人,损失舰艇30余艘 、飞机300架 。残兵被迫于1943年2月从该岛撤走。瓜岛战役之后,战况较为沉寂,美军在太平洋只展开了有限的进攻(如1943年5月夺回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 ;日军虽进行反扑 ,但徒劳无功。同年4月 ,日本海军主帅山本五十六被美机伏击毙命。1943年11月盟军开始大反攻,分别由C.W.尼米兹和D.麦克阿瑟指挥,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向日占领区进攻。1944年春夏间,美国先后夺取由日本委任统治的马绍尔 、加罗林和马里亚纳3群岛 。10月爆发莱特湾海战 ,日本海空军力丧失殆尽 。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3月占领马尼拉。同年3~6月 ,美军占领硫黄岛和冲绳 ,迫近日本本土 。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保住本土和朝鲜,日本进行了空前的战争大动员 ,叫嚷“本土决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拒绝接受 。8月6日和9日美国把仅有的两颗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造成居民大量伤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157万大军、3400多架飞机、5500多辆坦克 ,分兵三路向中国东北挺进 。9日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击。同时进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它抗日武装力量,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反攻。由于势穷力竭,日本被迫于8月15日宣布投降 。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签降仪式。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

太平洋战争可以指:

太平洋战争(1879-1884),War of the Pacific,智利与秘鲁、玻利维亚的战争

南美太平洋战争

War of the Pacific in Southern America

智利同玻利维亚、秘鲁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荒漠硝石产地的战争。阿塔卡马荒漠位于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的交界处,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从未明确划定归属。三国独立后,玻利维亚据有阿塔卡马荒漠中部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秘鲁占有荒漠北部塔拉帕卡地区,智利则取得荒漠南部地区。三国均认为对荒漠地区拥有主权。由于在阿塔卡马荒漠中部和北部发现丰富的硝石矿藏,三国争执更加尖锐。1866年,智利与玻利维亚签订边界条约,规定以南纬24°线为两国边界,南纬23°线与25°线之间一切矿产品和输出产品的关税,由两国平分。同年,智利和英国合资经营的硝石公司同玻利维亚签订合同,取得在安托法加斯塔地区的开采权。1874年玻智两国签订新约,规定智利政府放弃南纬24°线以北地区的全部权利,玻利维亚同意在25年内对智利公司不提高现行税率。1878年,玻利维亚决定对智利公司增加税额。智利公司根据1874年条约拒绝交纳。玻利维亚决定没收其全部资产并公开拍卖。1879年 2月14日,智利在英国资本家的支持下,出兵占领玻利维亚领土安托法加斯塔,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秘鲁因曾与玻利维亚签订一项秘密同盟条约,不久也卷入冲突。同年4月5日智利正式向玻、秘两国宣战。智利拥有一支两倍于秘玻联合舰队的海军,在梅希约内斯附近海战中获胜,取得了海上控制权。11月初,智利军队在秘鲁皮萨瓜登陆,全歼当地守军,迅速占领了塔拉帕卡省全境。1880年初,智利军队在秘鲁伊洛和帕科查港登陆,占领莫克瓜,通过荒漠地带,在塔克纳和阿里卡两次战役中打败了玻秘联军。至此,智利军队已占领了玻秘两国太平洋沿岸全部硝石产地。玻利维亚失去了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并实际上退出了战争。1881年 1月17日智利军队攻占秘鲁首都利马。1883年10月20日,秘鲁与智利在利马北部安孔城签订条约,结束了太平洋战争。根据安孔条约,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并将塔克纳和阿里卡两地区交给智利管辖10年。玻利维亚则先后于1884年和1904年与智利签订瓦尔帕莱索协定和“和平友好条约”。玻利维亚丧失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严重地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

太平洋战争(1941.12.8.-1945.9.2.),Pacific War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远东殖民地,独霸亚洲,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定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在日军占领地区中,人民群众发动了民族解放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美军经过三年苦战,夺回太平洋上日军占领各岛。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

2. 美国在加勒比海的领土

北美洲(英语:North America),全称为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经济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力。北美洲大部分面积属于发达国家,有着极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和经济发展水平。通用英语,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印第安语等。 北美洲总面积2422.8万Km²(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东北面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大陆东至圣查尔斯角(西经55°40′,北纬52°13′),南至马里亚托角(西经81°05′,北纬7°12′),西至威尔士王子角(西经168°05′,北纬65°37′),北至布西亚半岛的穆奇森角(西经94°26′,北纬71°59′)。 北美洲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两国为发达国家,其余的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

半岛与岛屿

半岛总面积约为210万Km²。岛屿总面积约400万Km²,居各洲之首。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80%覆盖冰川,为丹麦殖民地。

北极群岛

加拿大北极群岛

是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面积约160万Km²。

西印度群岛

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15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此,误认为这里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因位于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称为西印度群岛,一直沿用。包括巴哈马国、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基茨和尼维斯等,此外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十多个属地。面积约24万Km²。这些群岛分为三大组:一、巴哈马群岛,由14个较大的岛屿、700个小岛和暗礁以及2400个环礁组成。岛上主要居住黑种人。各岛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属热带雨林气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半以上为山地。海地岛和波多黎各岛地震频繁。各岛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向风群岛和委内瑞拉北面海上许多岛屿。多为火山岛,地震频繁。属热带雨林气候。

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丹〕

位于北美洲东北,介于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面积约217.56万Km²,是世界第一大岛。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人口80%是格陵兰人。全岛约4/5的地区处于北极圈内,面积84%为冰雪所覆盖。中部偏东最高海拔3300米,边缘地区海拔1000-2000米。气候严寒。矿物有冰晶石、铁、锌、铅、锆、褐煤等。在南部发现钼、铀、钍等矿物。著名的动物有麝牛、驯鹿、北极熊等,居民以渔业为主,南部地区有少量牧羊业、鱼类加工、采矿业尤以南端冰晶石的开采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努克)。

3. 美洲西加勒比群岛

加勒比海附近有以下国家: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牙买加、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巴哈马、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格林纳达、瓜得罗普、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波多黎各、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

加勒比海地区总面积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是4404万8725人,黑人占主要人口,特别是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于1994年7月24日,成员共37个,包括加勒比地区所有国家和未独立的岛屿。

4. 美西战争 菲律宾

1898年美国爆发了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指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9世纪末,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牵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最终西班牙请求停战,美国获胜。

这次战争使美国获取了重要的经济利益,又使美国获取了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的古巴岛和菲律宾群岛。

5. 美国控制加勒比海地区

加勒比海是公海海域,不属于某一个国家。

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和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其南部是南美洲北部的几个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其西部是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国家,包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6. 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加勒比海夺占了菲律宾在远东

关于这个问题,西班牙帝国扩张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后期,当时西班牙王国开始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在16世纪,西班牙帝国的领土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菲律宾和部分非洲领土。

西班牙帝国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军事征服和殖民化政策实现的。在殖民地建立之后,西班牙帝国实行了严格的种族隔离和剥削政策,使得原住民和非欧洲人类遭受了严重的压迫和剥削。

西班牙帝国的扩张和殖民化政策为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但也导致了殖民地和原住民的长期矛盾和冲突。

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西班牙帝国的领土逐渐缩小,但其对拉丁美洲和菲律宾等地的深远影响仍在延续。

7. 美国与加勒比海

300多公里

加勒比海在美国东南方向,在北美洲南部,古巴南,哥伦比亚北,不挨着美国。

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和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

加勒比海的气候受到墨西哥湾暖流及秘鲁寒流等洋流的影响。由于地处热带,因此海的温度维持在较温暖的温度,各季的最低温在21-29 C°之间。

加勒比海是西半球常出现热带气旋的地区。一连串的低压系统从非洲西部海域生成,越过大西洋来到加勒比海。

8. 美国控制加勒比海

古巴岛。

加勒比海词条第一大岛是古巴岛词条,第二大岛就是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或称西班牙岛),西隔向风海峡与古巴岛相望,东隔莫纳海峡与波多黎各岛词条相望。海地岛遍布丘陵,最高海拔约3175米,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原本是印第安人泰依诺族居住地。海地岛上两个国家,边境线长约360千米。海地位于西部,面积约2.7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50万(2020年);多米尼加位于东部,面积约4.8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045万(2020年)。

9. 美国控制加勒比海地区和中美洲地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没有海峡,原先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一块大陆,后来法国人在巴拿马地峡开凿了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大大缩短了国际航程,后来巴拿马运河被美国人所抢占,一只到巴拿马独立,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10. 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加勒比海控制了古巴

香蕉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在近代史中有一个香蕉战争,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循环冲突。是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保护。

这一时期开始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和随后的巴黎条约,这使美国控制古巴和波多黎各。在1934年结束于美军撤出海地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睦邻政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