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产业体系提建议(我国海洋产业存在的问题)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6-07 03:40   点击:25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我国海洋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洋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990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438亿元,2000年增长到4133亿元,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约7.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2012年~2017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1%,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7.9%上升到56.6%。海洋旅游市场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2012年~2017年年均增速达12.1%。

2015年全国海洋生态红线已基本完成划定,全国30%的近岸海域和35%的大陆岸线纳入红线管控范围,筑牢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防线。

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我国发展海洋事业面临哪些制约因素

摘要

1、限高120米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由于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对通航要求较高,远期要保障30万吨游轮的通航能力。但要满足30万吨游轮的通航能力,就必须建造一座桥面高度超过80米,桥塔高度达到200米的超级大桥。

但由于大屿山机场在航道处限高为120米。因此,不可能采用桥梁方案跨越这两条航道,如果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么,港珠澳大桥就将陷入无疾而终的困局。

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修建海底隧道,由于有高度上的限制,加上海底隧道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水域的跨越问题,而且还在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解决了大面积水域的航运问题。特别是随着修建海底隧道的一些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海底隧道已逐渐成为了工程界普遍认同的跨越航运繁忙航道的第一选择。

因此,港珠澳大桥之所以选择修建长海底隧道,并成为海底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这一方面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底隧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2、10%水阻率

要建造海底隧道,首先要找到能把桥梁和海底隧道连接起来的岛屿,由于附近海域没有现成的岛屿可供使用,这就必须修建人工岛来连接海底隧道和桥梁。

而伶仃洋是—个典型的弱洋流海域,加上每年有大量的泥沙从珠江口流入伶仃洋,如果人工岛长度和宽度过大,就会起到阻挡泥沙流入大海的作用,水阻率一旦超过10%,泥沙就有可能被阻挡沉积,在岁月流逝中让伶仃洋变成一片冲积平原。

为了避免这个灾难性的后果,就必须缩小人工岛的尺寸,把人工岛的长度控制在1公里以内,但采用盾构法的话,由于盾构法对稳定性要求很高,隧道也会埋得比较深,最终会导致人工岛的长度超标并撞上10%水阻率的红线。

在综合考虑水阻率以及该处隧道规模、海域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最终采用了沉管法取代盾构法。沉管隧道是指在海床上浅挖出沟槽,将预制好的管道沉放到沟槽中,然后进行水下对接。采用沉管隧道技术后,降低了400米的岛屿长度,将岛屿长度控制在625米,解决了10%水阻率的问题。

3.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

根据海洋经济活动的性质,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其中,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5类经济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活动,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和服务活动。

而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产业。

4. 我国海洋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海的时间

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经涉足于这一领域的各个环节,如产品开发设计、配套产品制造以及总包制造等,但是在核心配套装备的设计上我国的整体水准还有待提高,更多的依赖国外企业。

目前世界认可的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企业由欧美日本等国家垄断,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的进口率在70%以上,据统计有95%以上的设备关键组件需要依赖进口,这就使得自主设计研发的难度大大提升。

5. 中国海洋发展面临的问题

精卫填海遇到的困难是:海水太深了,填了好久都没能填完。克服方法:用耐心和毅力来克服。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象征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6. 我国海洋产业结构

是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

7. 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有哪些规律性趋势

中国对世界航海技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甚至是像指南针这样的决定性的贡献。

中国人在战国时期即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星观测,并把海上航行定位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定向进行航海活动,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极定向原理。

到秦汉时,中国航海者的导航技术已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开始自觉利用季风航海,并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应用于航海活动。

汉时,中国人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

西汉时中国人对潮汐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水面的涨落,找出了潮汐与月球运动的规律。

唐代,中国航海家已能熟练利用信风航行。唐代领航员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汉奸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

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联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非常正确的认识与掌握。

到了明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终于大成,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

8. 我国海洋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

我国与海运强国差距较大

海运保障性仍存在较大差距。海运控制力弱,对重要海运通道影响力小。作为需求第一大国而非军事强国,海运船队规模依然偏小,2012年初运力规模相当于日本、 德国平均水平的68%,而外贸海运需求远远高于两个国家。没有形成海运产业链。在海运产业链建设上,虽然得到政府和大型企业的重视,但进展缓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周边局势背景下,出现的新形势暴露出海运保障性存在的问题。针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新形势,我国救助打捞系统需要进一步提升定位、提高装备水平,满足应对非常态突发事件、远海救捞和深海防范的要求。

9. 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

(一)贯彻执行海洋发展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筹研究拟订海洋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拟订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等。负责统筹推进海洋发展工作,推动国际海洋名城和海洋强市建设。

(二)负责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拟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推进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相关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海洋重大项目实施;

10. 我国海洋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海洋现存问题

一是我国近海生物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退化,沿海滩涂和海湾面积持续减少,近海捕捞强度始终未减。某省近海渔业资源在过去40年已减少73%

二是入海污染物排放监管不力,近岸海域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爆发的高峰期,赤潮、绿潮等灾害频发。

三是沿海产业布局低质同构,大部分都依托港口发展石化、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港口布局密度高、效率低。

四是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涉海工业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多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还处在培育阶段,海洋科研力量分散且分布不均衡。

五是海洋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海域管理和土地管理界限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六是违法用海用岛问题亟待解决,普遍存在海域直接违规办理土地使用证等问题,大量违法违规围填海项目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和信贷风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