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6-06 21:47   点击:12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

您好,利:

1. 科学研究:海洋探索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地质构造、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推动科学进步。

2. 经济价值:海洋资源的开发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富。海洋中包含诸如石油、天然气、鱼类、贝类、珊瑚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 生态保护:海洋探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灵敏性和脆弱性,从而制定更好的保护计划,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4. 国家安全:海洋对于国际贸易、海上运输、渔业、海洋能源和军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洋探索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地理和气候特征、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分布等,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

弊:

1. 环境破坏:海洋探索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例如船只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海底沉积物的采集等。

2. 资源枯竭:海洋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消耗,可能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3. 安全风险:海洋探索需要面对海上恶劣的天气和海洋环境,船只和探测器等设备可能会遭受损坏或损失,可能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造成威胁。

4. 地缘政治风险:海洋探索可能会引发国际争端和地缘政治风险,例如领土争端、资源分配等问题。

2.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1. 珊瑚礁能维持渔业资源

对许多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类而言,珊瑚礁提供了食物来源及繁殖的场所。在马来西亚,有百分之三十的渔获来源都是从珊瑚礁丛中捕得的。例如:海参、龙虾、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脊椎动物等。保存了珊瑚礁,就同时确保了渔业发展、渔民的工作及食物的稳定供应。

2. 珊瑚礁能吸引观光客

愈来愈多的潜水观光客在寻找全球各地原始珊瑚礁。因此,健康的珊瑚礁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观光事业目前正是一兴盛且获利良好的工业,珊瑚礁所构成的巨大吸引力更不应被破坏。只要能做好管理及监测的工作,必能提供观光客所需求的服务。但发展观光的同时,也要确保珊瑚礁的永续发展。

3. 珊瑚礁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财富。在所有的海洋生态系中,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是 最丰富的,珊瑚礁的破坏无宁就是对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再从伦理 上来考量,有许多实际的理由说明何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在珊瑚礁中 有许多资源可资制造药品、化学物质及食物,当珊瑚礁被破坏了,许多物种 也就在被发现其作用前消失了。没有人知道我们破坏了什麼,但我们若不停 止破坏,珊瑚礁恶化的情况将会持续,且许多尚未被发现的价值将会损失掉。

4. 珊瑚礁保护了我们的海岸线

珊瑚礁对於保护脆弱的海岸线免於被海浪侵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健康的珊瑚礁就好像自然的防波堤一般,约有70-90%的海浪冲击力量在遭遇珊瑚礁时会被吸收或减弱,而珊瑚礁本身会有自我修补的力量。死掉的珊瑚会被海浪分解成细沙,这些细沙丰富了海滩,也取代已被海潮冲走的沙粒。

5. 珊瑚礁保护了我们的生命

现代医药才刚开始对珊瑚礁中可资制造新药的可能进行研究。珊瑚礁中生物数量众多意味著许多动植物本身可制造化学物质以抵抗其他竞争者及保护自身安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类可能就是极大的资产。例如海绵动物就被用来制造一种新药(Ara-C),用以治疗皰疹及一些癌症。某些特定珊瑚的组织,类似人体的骨骼,自1982年起有些外科医生已使用珊瑚礁来替代骨头。

3. 海洋生态修复的意义

其主要危害如下:

1. 水环境污染:石油会形成一层油膜覆盖在海面上,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呼吸和生长,还可能影响海水温度和水底沉积物的生态功能。

2. 海洋生物死亡:石油污染会使海洋生物中毒,破坏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并阻止海洋生物精细的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生物无法存活。

3. 损害公共设施和经济损失:大规模的石油泄漏将影响港口、航道、渔场等公共设施,妨碍海上交通和运输,对旅游业、渔业和沿海产业等造成严重损失。

4. 人类健康危害:人类通过饮用或摄食受污染的海产品,或通过和不洁水体接触而感染一些有毒有害的病菌和毒素,危害健康安全。

5. 生态环境破坏: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损失大量的生物多样性,使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和治理海洋石油污染,我们需要全球联合起来,加强科技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维护全球环境的持续稳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4. 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包括

项目一: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普查,重点对98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开展调查与评估。加强海洋濒危物种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范的管理,建设海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各类海洋保护区规划和管理,完善海洋保护区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到2015年,新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个、海洋特别保护区44个,推进形成海洋保护区网络。研究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选择典型海域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

项目二: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

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盐沼、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5处海洋生物资源修复区,开展35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新增滩涂湿地植被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种植红树林100平方公里,恢复芦苇湿地100平方公里。在广东大亚湾及雷州半岛、广西涠洲岛、海南周边及西沙等海域开展珊瑚礁人工繁育和生态修复。在滨海地区规划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项目三:强化海洋生态监测和生态灾害管理。

提高海洋生态监测能力,完善海洋生态监控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高卫星航空遥感、远程视频及在线自动监测能力,新建18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海洋绿潮、水母、外来入侵物种、敌害生物、病毒病害等监控网络,强化海洋赤潮监控,形成20个重点生态监控区。开展海洋生态灾害防治技术应用示范,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防治体系及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5. 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有哪些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设11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局内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会议安排、机要文电、信息综合、督查督办、政务公开、资料档案、保密保卫、维稳信访、应急管理、新闻宣传等工作。负责海区海洋事务的综合协调。负责海区内的军警地协调对接。

人员编制:6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其他工作人员4名。

(二)海洋自然资源管理处。负责海区海洋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陆海统筹的政策实施。承担海区海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价值评估。监督管理海区海洋矿产、油气、海洋能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有偿使用。承担海区海洋经济调查、监测和评估和规划政策实施相关工作。负责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海区海洋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有关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人员编制:5 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三)海域海岛管理处(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处)。承担海区海洋空间类、发展类规划相关工作,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和近岸陆域一体化管理。开展海洋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对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负责海区海域海岛监督管理和海底电缆管道铺设审批管理相关工作。负责权益岛礁和领海基点等特殊用途海岛的保护管理。监督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使用等活动。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四)海洋生态修复处。组织实施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组织开展海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生态红线的监测评估。负责海区海洋生态修复重大备选项目相关工作。监督管理海区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监督检查地方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施、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工作。承担海区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组织实施海洋生态、海域海岸带和海岛修复制度、标准规范。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五)海洋自然资源调查与科技处。组织实施海区海洋自然资源的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评价。开展海洋科学调查与勘测。承担海区海上测绘活动和涉外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参与极地、深海的调查、监测和科学考察工作。负责海区海洋科技、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国际合作交流等有关工作。承担海区海洋科技成果、标准计量、海洋信息档案、海洋基础数据及资源样品等管理工作,开展海区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体系建设。承担外事管理工作。开展推动海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参与海洋权益研究。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六)海洋预警监测处(军民融合办公室)。组织海区海洋观测预报业务运行,开展海洋断面调查。承担海区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与管理。指导海区地方政府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监督管理社会力量参与海洋预报活动。组织海区海洋预报、灾害警报和公报的编制发布等工作。组织开展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调查评估。承担海区海洋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关工作。参与重大海洋灾害应急处置。组织开展极地、深海及重要航线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工作。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七)海洋督察室。落实海区海洋督察工作制度、工作计划。统筹组织协调海区海洋督察工作。对海区内地方人民政府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及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察。开展海洋督察工作调研、培训。

人员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

(八)安全生产处(船舶管理处)。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船舶飞机和陆岸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修保障、调度指挥等工作。

人员编制:4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

(九)财务与资产管理处。拟定财务、资产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财务及国有资产监管。负责组织部门预决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内部审计工作。负责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基本建设及重大专项投资、重大装备。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十)人事处。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干部人事、劳动工资和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指导全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人员编制:5名。其中,处长1名,副处长1名,其他工作人员3名。

(十一)离退休办公室。负责机关并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管理工作。监督指导海警未转隶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人员编制:3名。其中,主任1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设机关党委办公室。

人员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

机关纪委。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纪律检查工作。开展对所属单位巡察等相关工作。设机关纪委办公室。

人员编制: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其他工作人员2名。

第六条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责和机构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6. 海洋生态修复失败案例

生态环境局是好单位。

生态环境局是政府组成部门,是行政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拟定并监督实施全省自然生态保护法规和规章;拟定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组织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规划;提出新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承办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工作;监督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监督自然资源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

指导和监督矿区复垦、生态破坏恢复整治、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工作;统一协调监督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及其环境保护工作;监督管理海岸工程、陆源污染、拆船等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指导全省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

7. 海洋环境生态修复

《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这是我省第一部海岛生态保护的创制性立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出台,对于保护长岛海洋生态,防治污染损害,促进长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共7章62条,遵循规划引领、保护优先、陆海统筹、绿色发展的原则,结合长岛海洋生态保护的工作实际,分别从规划与区域功能管控、生态修复与培育、污染防治、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规定。

《条例》根据长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当前环境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规范,注重解决海岛污染防治中特有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长岛试验区承担着生态保护屏障的特殊作用,必须注重规划牵引,做好系统谋划和规划衔接。

《条例》专章规定了规划与区域功能管控,要求长岛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应当符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规划,不符合长岛试验区规划要求的既有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关停或者迁出。

科学确定长岛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产业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和海岸线分类保护范围。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条例》要求合理布局近海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在休闲度假、运动观光功能区域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

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从事围海填海活动,同时还对山体修复、海岸线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资源保护与恢复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通过科学划定各类用地用海布局,根据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运动观光等功能需求,统筹海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布局,逐步推行深海远海规模化养殖,鼓励科学建设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群,发展生态渔业等制度设计,引领和保障长岛绿色发展。

在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关系方面,《条例》规定,在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逐步清理陆基养殖设施的前提下,明确应当兼顾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因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造成损失的养殖业户依法予以合理补偿,对因生态保护转产转业的养殖业户和渔民,应当给予扶持。

《条例》还创新规定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明确规定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通过市场化、多元化方式筹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

《条例》坚持因地制宜,加强了对长岛特有的生态资源和海岛风貌的保护,对长岛特有的候鸟生存区域、斑海豹、球石和海岸线资源以及海岛特有风貌等均规定了保护制度和法律责任。

针对海岛污染防治特点,规定了细化岛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防治措施,实行雨污分流和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等管控措施。

8. 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如果污染超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者说自净能力,它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9. 2021年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1、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更多绿色。

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森林质量提升,良种使用率从51%提高到61%,造林苗木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累计建设国家储备林4895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北工程启动两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

2、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

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3、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10. 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牢固树立尊重生态学原则的海洋观,共创人海和谐共处新局面。

牢固树立陆海统筹理念。打造高效的陆海统筹管理平台和决策机制。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开展海洋生态产品调查核算,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全面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力实施生态补偿等多种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形成生态保护有利可图的机制。

推动创建我国海上国家公园群,整合优化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地布局,全面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重在行动。我们要主动提高生态认识,强化生态意识,提高生态觉悟,完善生态自觉,把生态文明意识融入我们的血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