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运行总体平稳吗(海洋运动规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27 17:11   点击:8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运动规律

海洋占地球表面71%,它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应者;同时,海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1立方厘米的海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温度升高1℃。海水是透明的流体,太阳辐射可以传至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

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层海水降温1℃,放出的热量就可以使全球大气增温60℃。所以,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是一个巨大的“锅炉”,通过能量的传递,就能不断地影响着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2. 海洋的运动形式

大部分海底动物是游泳,还有很多都像蜗牛那样爬 ,在动物世界看有点像陆地上昆虫的爬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

海马直立游泳 海马体型奇特头和身体成直角象马头一样它在海里的游泳速度很慢它游泳的姿态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面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运动在水中游行自如。

3. 海洋的性质和运动

像来回晃动的巨大盆里装的水,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 

4. 海洋运动规律是什么

海底地域环境的复杂情况远超过于人们的想象,因此养育了各类生活习性不同的海鱼,了解鱼的习性,对找寻目标鱼,以及调整海钓装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黑鲷鱼喜栖息于泥沙和多岩礁底质水域底层,嗅觉十分敏感,尤其爱吃腐烂的动物体,所以钓黑鲷鱼的时候,应该找寻岩礁地形,并且选用腥味浓烈,甚至带有些腐烂味的鱼饵;还有旗鱼体型大,攻击性强,游泳速度快,因此常用拖钓和拉钓的海钓法。

除此之外,海鱼之间的关系,还能衍生出一些明显的鱼情,例如,成群的小鱼附近往往会出现以小鱼为食的大型海鱼,若当这些小鱼不得不跃出水面,则可能说明它们正在遭受攻击。

5. 海洋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当然会了!海水的流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潮流。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

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由于夏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夏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

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6. 海洋运动的主要动力

鹦鹉螺号所使用的动力来源是电。电主要依靠的是利用海洋里的化学能或者温差等手段进行发电,并且通过取得海水中的电解质纳,制成纳电池,供给鹦鹉螺号所使用。

在小说中,鹦鹉螺被描述为一艘长70米、宽8米的细长梭形潜艇,具有卓越的导航性能,最高时速50海里。

这是一艘理想的潜艇,完全由电力驱动,从海水中提取钠,并将钠与汞混合,形成一种合金,取代原电池中的锌,锌被转化为电,储存在电池中。

食物全是鱼、海藻等,所以能量和船员的必需品都来自海洋。它根本不需要土地供应,可以无限期地在海上航行。

7. 海洋的三大运动现象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气压强梯度力。

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

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由于海岸和海底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此外,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

洋流与所经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力交换改变其环境特征。

8. 海洋生物的运动方式

1975年,美国一位科学家在美国东北部沿海考察时,发现海底沉积物中有一种很奇怪的细菌。

放在容器中的细菌样品,仿佛受到某种支配一样,总是聚集在容器的北边,当他转动容器时,这些细菌又会跟着向北移。这位科学家很快联想到,也许是地球的磁场对细菌产生的影响。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他拿出一块磁铁在容器上方移动,结果发现细菌会随着磁力的方向“游来游去”。这一发现引起麻省理工学院专家理查德的好奇心,经过研究,他向人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种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种类似指南针的天然定向器,是由20几个大小约0.05微米的磁性颗粒构成的。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回归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它说明生物在地球磁场中的定向运动,是通过体内的磁小体进行的。

9. 海洋运动规律有哪些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

10. 海洋动物运动方式

海洋很少有动物冬眠。绝大多数鱼类没有冬眠期,有少数鱼类为解决严寒的困难,在接近冬季温度下降时开始冬眠,直至翌年春季水温再度上升时为止。它们不象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那样完全达到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仅仅是中止摄食,隐藏在水藻和岩石间,或钻入泥底、洞穴中,或多或少进入麻痹状态。例如鲤鱼常成群在水的深处越冬,他们数十尾到上百尾在水底造成一洼,围成一圈,把头互相倚靠,一直到翌年春天才分散,休眠时呼吸非常迟钝,鳃盖的动作好象是很艰难似的。  丁岁鱼埋在河泥中过冬,即使是把它们从泥中崛起来,并放到岸上去,若不用棍棒打一下,还看不出它是活着的。乌鳢到了冬季,移居于深水处,将身体埋在淤泥中越冬,停止摄食,处于蛰居状态。鳗鲡在冬季有着与乌鳢相似的休眠,它们通常找到深水区后即埋入泥中,而成麻痹状态。海产鱼类的冬眠现象非常少,已知鲽的幼鱼生活于浅海,冬季埋在砂中,成安息状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