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地震代表什么数字(海洋地震是纵波还是横波)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26 16:13   点击:25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地震是纵波还是横波

横波的破坏力更强。横波,它可引起海啸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2. 海面地震有纵波吗

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的波,称为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称为横波。

纵波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纵波每秒钟传播速度5~6千米,能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每秒3~4千米,能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横波速度慢,只能穿透固体,不能穿透水。

3. 海洋地震是纵波还是横波的

纵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波速只决定于介质本身的惯性和弹性而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固体介质中,横渡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与剪切弹性模量和杨氏弹性模量的开方成正比。剪切弹性模量在一个固体中反映的是分子与分子间上下移动的弹力大小,杨氏弹性模量是分子与分子间挤压的弹力大小。

  就像两块吸铁石,你水平来开的力一般都要大于你上下错开的力。所以,剪切弹性模量一般要比杨氏弹性模量小,纵波也因此比横波传的快。

4. 海洋地震的危害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由于海啸是海水整体移动,因而和通常的大浪相比破坏力要大得多。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

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据日本秋田大学副教授松富英夫调查,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

2公里远的地方。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有关专家告诫人们,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5. 海上地震是横波还是纵波

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摇晃,在水中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因为地震时有一个震源中心,发生地震时有横波和纵波,横波来袭时只是物体上下摇动,最关键使物体倒塌的是纵波,因为它可以使物体左右摇摆.当你在水中时,因为水是液体,分子的结构并没有固体那样的紧密,所以在水中自己是感觉不到纵波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存在的.

6. 海洋地震会引发海啸吗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海啸出现垂直断层,深度小于20-50公里,震级大于6。5级条件发生;海水压缩性小,受到地震作用,水体以同等规模的形式传递能量。

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深度变浅,能量更为集中,波高增大,出现10-20米波高的海啸。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发生陡涨,像水墙,伴着巨响,瞬时侵入,又迅速退去;先退后涨,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印度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互相碰撞的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印度洋沿海,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并非所有的地震引发海啸,引发海啸的必须是垂直运动的海底地震,震级大于6级。 5级以上,深度小于20--50公里。据统计,海洋发生的地震能造成海啸的只占4%左右。

海上飓风、台风等气候也能引发海啸,为风暴海啸,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汕头市牛田洋海域受台风侵袭,正逢大潮,引发风暴海啸,浪高10米,造成万人死亡的结局。 有地理因素:广东省沿海地区有漏斗形的地形,牛田洋与珠江口就是这种地形,易加速大气和洋流漩涡,导致风暴海啸。

滨海沿岸的山崩、曾引发海啸,1702年,有明海域山崩引发海啸,波高达50米左右,造成15000人左右死亡的结局。

1964的安克雷奇市南部沿海地带的悬崖滑入太平洋引发海啸,浪高70米。

水下核爆炸引发海啸,在瞬间释放能量,使海水剧烈振荡产生海啸。规模与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海啸也越大。

美国在各个海洋中都有核导弹的核潜艇。核武器是引发海啸的隐患。核爆炸引起的海啸是局部的,影响范围有限。

7. 海洋地震带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1。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 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3。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

20世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11次大的地震,造成巨大的伤亡。2000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7。3级以上10次

8. 海洋地震震源深度

地球内部按照其物质的不同,从地表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那么简单考虑的话,地震震源深度14Km,那么地震发生在地球的圈层是地壳。(如果考虑发杂一点:地壳厚度不均,在大陆地区,地壳厚度30km;在海洋地区,地壳厚度6km;在青藏高原,地壳厚度约70-80km。那么你的提问“地震震源深度为14km,地球的圈层是在哪里?”就要分两种情况,如果震中是在大陆或者高原地区,那么地震发生在的圈层是地壳;如果在海洋地区,地震发生的圈层就是地幔。)

9. 海洋发生地震什么样子

地震发生前,动物异常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地震前,地里的硫化等物质会从水里渗透出来,鱼都浮在水面,地震时就回沉到水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