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国防发展战略(我国发展海洋战略)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19 18:30   点击:22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我国发展海洋战略

我国战略地理的特点是:疆域海陆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说明我国是个陆地大国。我国东部濒临4海1洋(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和太平洋),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是一个海洋大国。

简介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2. 当前中国海洋战略有哪些内容

选择“全面推进海洋事业战略”是我国30余年来一直实施的国家战略的要求。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形成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战略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步走”战略。在这个战略形成的过程中,党和国家作出了各项工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定;在贯彻这个战略的几十年中,党和国家也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

3. 我国的海洋战略是什么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从战略全局上关注海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时机也已成熟。首先,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增强,有条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我国的海洋力量也在增强,从事海洋工作的劳动力约400万,各类海洋船舶约30万艘,海洋产业的产值从1980年的80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约3500亿元;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研究勘探工作已经进入太平洋和南北极地区;已经拥有一支正在壮大的海军。

其次,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也是争夺海洋国土和资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被称为/蓝色圈地运动0的海洋权斗争中争取更多的蓝色国土和海洋资源。

最后,西部大开发和建设海洋强国,东出西进,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翼。这两项战略任务都需要长期谋划,都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在开始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应该着手谋划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实现两翼齐飞。

4.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地理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有利因素

一、具有比较优越的地理条件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岛屿岸线长1.4万多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其中享有完全主权的内水和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享有部分主权权益的海域面积260万平方公里,包括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中国还有数百个优良海港,特别是辽阔的大陆架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天然资源。这些都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宝贵财富。

二、曾创造灿烂的海洋文化

考察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并非一直封闭,也曾有过对海洋的憧憬,并创造出辉煌的海洋业绩。

除了人们熟知的陆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还有一条更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路形成于秦汉,历经三国和隋朝,繁荣于唐宋时期。它起于泉州,经东南亚至印度洋,再由阿拉伯海分别至地中海、北非、南非地区。

特别在明代,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80多年,最远曾到达非洲东部、波斯湾和红海地区。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都堪称世界一流。

事实证明,中国人曾创造过灿烂的海洋文化,只是没有保持下来并发扬光大。以后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中国一步步走向了闭关自守。而在中国放弃海洋之时,西方正式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要建设海洋强国,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得以持续。2003年至2011年,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仍达到了10.7%的平均增速。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元,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这些数字表明了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走向海洋的物质条件。

四、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建国后的很长时期中,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及未决的边界争端等多种因素,中国曾交替或同时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即海洋和陆地两个方向的安全威胁,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面临的海洋威胁开始缓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此时也是中国真正走向国际社会的开始。冷战结束以后,来自中国北方的陆地威胁终于得以解除,其后中国相继与多国建交和复交,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阶段。

从目前看,虽然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中国面临的来自海洋的安全压力在上升,但总体上中国所处的国际和平环境并未发生实质变化,周边局势仍处于可控范围,这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5. 我国海洋战略的演变和背景

海洋精神是海洋文明的灵魂,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动力支撑,中国要繁荣富强,必须面向海洋、走向海洋、经略海洋,必须弘扬海洋精神。

6. 我国发展海洋战略的意义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7. 中国海洋战略的演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我国应“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些构成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内容。其中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手段和具体路径,而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目标。

8. 简要介绍我国海洋战略的演变及背景

晚清海防战略是清廷抵御列强由海而来入侵时,而在沿海或海上对各种防御措施综合运用的守势战略.晚清海防战略以维护政治稳定和本土安全为目的,采用的是被动应对危机的“冲击-反应”应急防御模式,经历了“以守为战”“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水陆兼防”“以水为主”“争夺制海权”的嬗变历程,逐步从海岸防御过渡到海上防御.晚清海防战略嬗变在抵御外来侵略、加快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及促进海军近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代中国体制僵化、财政危机、装备落伍及观念束缚等因素使得晚清海防建设始终在矛盾交织中缓慢前进,呈现出盲目性、片面性及非连续性特点,进而制约了海防战略选择的可能性.晚清海防战略的经验教训对当今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海洋意识、发展海权及建设海军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9. 当前中国海洋战略

我国具有明显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选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可以弥补陆地资源的不足,是解决当然我国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同时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增强综合国力、扩展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海洋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海洋经济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10. 我国海洋战略演变及背景

海洋是连接世界的纽带,拥有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丰富的鱼类。我们从过去的不重视海洋,到现在的重视海洋,经略海洋,一定会成为海洋强国。

11.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介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在有关报告中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条件成熟时启动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工作。

31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报告指出,制定海洋基本法有利于推进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

涉及内容

报告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外事委员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共5件,其中4件是关于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的议案。议案提出,随着我国涉海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海洋事务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为依法维护我国领土主权、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建议尽快制定海洋基本法。

全国人大外事委审议认为,议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了代表对海洋问题的高度重视,制定海洋基本法有利于推进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条件成熟时启动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工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