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资源的密度(海洋密度分布规律讲解)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18 19:09   点击:13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密度分布规律讲解

世界海洋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为高纬度地区密度小。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2. 海洋密度分层

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而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在压强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时所引起的海水运动称为密度流,又称梯度流。

海水密度与温度和盐度有关,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差异使得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海水流动。根据海洋中温度和盐度分布特点,一般而言,温度和盐度效应在中纬度海区几乎相互抵消,而在低纬和高纬海区则相互加强。此外,根据洋流水温的高低还可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温度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温度低。暖流和寒流大都是偏南北方向流动的洋流。

3. 海洋密度分布规律讲解图

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沿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密度小的海水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轻下重,使海水成层分布。这上下层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屏障,叫作密度跃层。密度跃层是海水的温度或盐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个飞跃变化的过渡水层,有的甚至厚达几米。一般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就比深处的冷水要小。

温度和密度在跃层发生迅速变化,使得跃层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

除密度跃层外还有温跃层,两者会有重合。但并不相同。

4. 海域密度

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1、02~1、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海水的比容

海水比容是单位质量海水所具有的体积,是海水密度的倒数,单位为立方米/千克(m3/kg),它也是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

现场比容是根据现场海水温度t、实用盐度S和压力P计算出的海水比容,用符号αs,t,p表示。为简便比容计算和书写,同样可引入条件现场比容Vs,t,p、P=0时的条件比容Vt(Vs,t,0)、p和t均为0时的条件比容V0(Vs,0,0),它们分别为:

Vs,t,p=(αs,t,p-0、9)××、

Vt(Vs,t,0)= (αs,t,0-0、9)×10

Vt(Vs,t,0)= (αs,t,0-0、9)×10

物理海洋学中经常使用比容偏差和热比容偏差。比容偏差是海水现场比容αs,t,p与相同压力下盐度为35、温度为0℃的海水比容α35,0,p之差,用符号占表示,即δ=αs,t,p-α35,0,p;热比容偏差是海洋表面海水的比容偏差。用符号∆s,t表示,即∆s,t =αs,t,0-α35,0,0

密度变化与分布

大洋上层

特别是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 。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约为1、0230 g/cm。由赤道向两极,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极大值。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如在南极海区,密度可达1、0270g/cm以上。对于固定深度来讲,海水密度只是温度和盐度的函数。因此,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的水平差异与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相似,在不断减小,至大洋底层则已相当均匀。

大洋中

平均而言,温度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的大。因此,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分布是不均匀地递降,因而海水的密度即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地增大。约从1500 m开始,密度垂直梯度变小;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在赤道至副热带的低中纬海域,与温度的上均匀层相应

5. 海洋密度曲线

密度流主要是指的海水盐度的不均匀引起的海水流动,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垂直型(也就是海洋密度的垂直分布不一样)典型的例子就是秘鲁寒暖流交汇引起的海水密度不均,导致底层海水向上流动。垂直型密度流适合于渔场养殖(底层海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6. 海洋密度流向

海水密度和盐度以及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盐度越高,温度越低,海水密度越大。

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受洋流的影响,同一纬线上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趋势则是纬度越高,温度越低。

综合这两大因素,赤道附近海水密度最低,两极附近海水密度也比较低。而副热带海洋蒸发量大,盐度高,所以密度最大。

7. 海洋生物密度

长江水的密度是每毫升1克,海水的密度是每毫升1.03克。

长江水是淡水,水中的盐类物质少,纯淡水的含量多,长江水是不断流动的,水量在不断的更新,盐类物质累积的时间短,所以密度小。而海洋水与陆地水循环比较慢,加之蒸发走的是淡水,导致了海水密度大,称为咸水。

8. 海洋密度分布图

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强,水中的盐分并没有蒸发,所以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水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赤道附近水温虽然高,但降水量大,所以盐度较低。高纬海区温度低,蒸发弱,盐度低。

海水密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高纬度海区水温低,海水密度大。

9. 世界海洋密度分布规律

海水密度与水温、压力有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压力越大,密度越大。 海洋水温存在明显的垂向(深度方向)分布差异,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海水的密度会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提示,一般认为在常压附近,水的密度不随压力而变化,但是在数千米的海洋深处,压力是数百大气压,压力的因素已经不可忽略。

10. 海洋密度分布规律讲解图片

表面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平均分布特点是:盐度在赤道附近较低(34.6),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各出现一个高值(接近36),再向两极又降低,至北纬60度达最低值(32.4);温度在赤道海域最高(28~29°C),向两极逐渐降低,可低达 0~1.9°C,密度在赤道附近最低(1.022克/厘米3),向两极逐渐升高,可达1.026克/厘米。海水的3个状态参数。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因为压力一般可用深度表示,所以对固定深度来说,海水的密度只随温度和盐度而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