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远古海洋时代
在古生代早期全球各大陆的主要部分都位于赤道附近及南半球,大致表现为沿纬度、呈东西向排列的特征,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在古生代始终都处在劳伦大陆、西伯利亚与冈瓦纳大陆之间;随着西伯利亚大陆的快速北移,在劳伦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的西部地区发生南北向拼合,亚皮特斯洋和里克洋的消亡,到古生代晚期形成统一的泛大陆;而冈瓦纳大陆的东部(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则逐渐向南移动、离散,地壳张开,构成古特提斯洋;中国及邻区的小陆块群则一直处在古特提斯洋中,保持离散状态,总体上缓慢地向北运移,并逐渐转为近南北向的排列方式,石炭纪到三叠纪才在天山-兴安岭、昆仑山、秦岭-大别、金沙江和绍兴-十万大山等地段发生一系列局部性的陆陆碰撞,使中国大陆地块的大部分逐渐并入欧亚大陆。
2. 远古海洋是什么样子的
目前陆地占地球面积的29%,剩下的71%都是海洋。
但在远古时期,海洋的占地面积可能更大一些,根据科学家的探测,居然在珠穆朗峰上发现了贝壳的化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海洋面积有多广阔。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海洋的面积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地球外部有大气层的保护,这些海水不会进入到太空中,那么问题来了,海水去哪了?不能蒸发进入到太空,那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地下。
科学家猜测,海洋中有一部分的水资源进入了地球的内部,在地壳和地幔的夹层之间还残存了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会通过地震、火山喷发再回到陆地,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循环状态。如果地壳中的水资源全部回到陆地上,那么可能所有的陆地都会被海水淹没掉。
3. 远古时期的海洋吧
中国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
中国四大渔场
1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纬度为北纬29°30′~31°00′,东经120°30′~125°00′,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由于长期来的滥渔酷捕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当地政府为此宣布实施舟山渔场振兴计划。
2黄渤海渔场
这个渔场位于渤海湾一带,面积约3600平方海里,是山东省、辽宁省两省渔民的主要捕捞渔场。不过近十几年,环渤海地区上马了众多的石化项目,对渔场的海洋生态系统确实有所损伤,渔场的功能在逐渐衰退。
3南部沿海渔场
南海渔场是我国著名的热带渔场,这里是捕捞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渔场,不过,南海渔场和渤海湾渔场一样,由于过度的近海渔业养殖,已经造成海域严重富营养化,渔场的功能也确实在减退。
4北部湾渔场
北部湾的资源丰富,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沿岸河口地区有许多红树林。
4. 远古时期海洋
海洋恐龙是不存在的,也就没有大小对比。恐龙是远在七千万年前侏罗纪世界的生物,生存于陆地上,是陆地上的爬行类卵生动物,那时代的食草恐龙重达一百多吨。食肉的霸王龙重达三四十吨,只有长着三角翼会飞的翼龙重不到一吨,恐龙的大小差异很大。
5. 远古时代的海洋
昆明在古代是海洋还是陆地?
从昆明近郊发现,有很多三叶虫化石及远古时期的贝类化石,足以证明昆明在远古时期为海洋,是有些依据
6. 远古时代海洋生物大全
80多种远古海洋生物 诉说3亿年前生物礁的秘密往事
3.85亿年前的中泥盆世,在现今的贵州独山大河口地质公园下,曾有一片温暖的浅海,那里聚集着各种海洋生灵,在礁石中穿梭往来....
新发现了80多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其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多样性之丰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7. 远古时代的海洋动物
根据现在的考古证据表明,确实蓝鲸是古往今来最大的脊椎动物。按照『生物』这个词的话,植物也是生物,根据网上可搜到的一些资料红杉通常有50-100米高,而百骑大栗树树干直径就长达17米。所以蓝鲸并不是最大的生物。如果限制在脊椎动物这个范围内,据我所了解的所有资料里面,蓝鲸确实是最大的脊椎动物。
8. 远古时代的海洋生物大百科
1. 咬合力最强的生物 —— 巨齿鲨
身长:20.3米。体重:103吨。咬合力:28-36吨,是咬合力最强的生物。生活于早上新世至晚上新世。它因牙齿巨大而得名,牙齿长15厘米。巨齿鲨以捕食鲸类为生,主要捕食须鲸类和抹香鲸类。是当时的海洋霸主。在那个时代,能与巨齿鲨匹敌的海洋生物大概只有梅尔维尔鲸这种巨形抹香鲸类,而且一不小心,它也会成为巨齿鲨的食物。可见,巨齿鲨是不折不扣的海洋之王。在2018年8月2日上映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巨齿鲨》,而且 还改编成了一本同名科幻小说。而且,巨齿鲨是目前已发现最大的鲨鱼。
2.最厉害的海洋爬行动物 —— 沧龙
身长:21米。体重:38吨。咬合力:不详。沧龙是可捕食鲨鱼和蛇颈龙的大型海洋爬得动物。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虽然它不是个头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但却是目前已知物种当中最厉害的海洋爬行动物。虽然说沧龙是那时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但在它们幼年时期,很容易遭到蛇颈龙、白垩刺甲鲨、海王龙等海洋生物的攻击。不过,这些曾经的敌人,在沧龙成年后,都变成了它的食物。但和巨齿鲨比起来,咬力和体重远不及前者,故排名第二。
3. 能挑战巨齿鲨的鲸 —— 梅尔维尔鲸
身长:17.65米。体重:65吨。咬合力:不详。梅尔维尔鲸属利维坦鲸科,是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体形最大的齿鲸。与巨齿鲨同属海洋食物链的顶端。有时也会捕食须鲸。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捕食者。目前我们手头关 于梅尔维尔鲸的资料尚少,但根据它能和巨齿鲨抗衡的情况,我们推算,它在史前海洋生物中的地位,大概可以排名第三。随后,我们会在专栏里陆续补充关于梅尔维尔鲸的资料,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沧龙比起来,梅尔维尔鲸在速度上欠缺很多,排名第三。
4. 史前恐怖巨鱼 —— 邓氏鱼
身长:8-10米。体重:6吨。咬合力:5吨。邓氏鱼以捕食鲨鱼、无脊椎动物以及比自己体形小的同类为生。邓氏鱼没有牙齿,但是嘴中长有齿片,在捕食的时候,它们会用齿片杀死猎物。因为邓氏鱼没有牙齿,所以无法咀嚼,只能将食物大块吞下。邓氏鱼的胃有时很难消化这些大肉团,只能将其吐到海底。和梅尔维尔鲸相比,邓氏鱼在体形和脑容量上逊于前者,故排名第四。
5. 捕猎蛇颈龙的海洋爬行动物 —— 滑齿龙
身长:25米。体重:66吨。咬合力:不详。滑齿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晚期,在那个时代没有哪种海洋生物能与它匹敌。滑齿龙因牙齿的侧边平滑而得名。海洋中的鳄鱼、体形巨大的利兹鱼、鱼龙甚至其它上龙类都可能会受到滑齿龙的攻击。上龙类是海洋爬行动物蛇颈龙的成员,滑齿龙这种类群有时也被称为短颈蛇颈龙。滑齿龙在速度上低于邓氏鱼,所以排名第五。
6. 敢与沧龙对抗的海洋爬行动物 —— 海王龙
身长:15米。体重:据估算约有28吨。咬合力:不详。海王龙是一种体形与霸王龙一样大的沧龙类海洋爬行动物。海王龙可能以古巨龟、海中的鳄鱼、菊石、鸟类、鲨鱼和蛇颈龙为食,有时也会捕食在海面上捕鱼的翼龙。海王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并和恐龙一起灭绝。海王龙的体形小于滑齿龙,所以排名第六。
7. 白垩纪的咽喉 —— 白垩刺甲鲨
身长:8米。体重:据估算大概为10吨。咬合力:不详。白垩刺甲鲨昵称“金厨鲨”,可以用像餐刀一样的牙齿把猎物切成薄片。白垩刺甲鲨以剑射鱼幼年沧龙等其它海洋生物为食。白垩刺甲鲨是成群捕猎的鲨鱼。虽然它们是海洋霸主,但是也会受到沧龙的攻击。由于在体形上不及海王龙,所以排名第七。
8. 史前鲸类的噩梦 —— 丘布特凯克鲨
身长:15米。体重:35吨。咬合力:不详。丘布特凯鲨又名丘布特拟噬人鲨。它以原始鲸类为食,一般会捕食10米以下的鲸类,偶尔会捕食10米以上的鲸类——当然,这对丘布特凯克鲨来说,也不算什么大的挑战,就像异特龙捕食梁龙一样。可能大家对它并不熟悉,因为光芒全被巨齿鲨所掩盖。但它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并没有被巨齿鲨所抢走。虽然它的体形大于白垩刺甲鲨,但白垩刺甲鲨是群体作战,因此能够战胜单打独斗的丘布特凯克鲨,让后者排名第八。
9. 侏罗纪时期的鲨鱼 —— 弓鲛
体长:2米。体重:据估算3吨。咬合力:不详。弓鲛是一类游泳速度很快的鲨鱼。它们的食物有:鱼类、乌贼、戴壳的生物、软体动物和海胆。弓鲛的骨骼由柔软的软骨构成,无法保存为化石。然后有一些极为罕见的弓鲛化石却保存了用于防御的多刺背鳍。因为在体型上远不及丘布特凯克鲨,所以排到第九。
10. 丑陋的白垩纪鱼类 —— 剑射鱼
身长:6米。体重:据估算5吨。咬合力:不详。剑射鱼是种凶猛的肉食性硬骨鱼类。除鱼类外,剑射鱼还猎食黄昏鸟这类海鸟,甚至还有翼龙。剑射鱼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游动。这种速度足以猎食当时的海鸟和鱼类。因为在速度上逊于弓鲛,故排名第十。
9. 远古时期的海洋动物有哪些
1、大白鲨
大白鲨(学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又称噬人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5米,体重3200公斤,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牙长10厘米,大型进攻性鲨鱼。但正因为其特别巨大型,可以认为已经是食物链最终极猎食者,即最高级消费者。大白鲨分布于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一般生活在开放洋区,但常会进入内陆水域。它们最喜捕食海豹、海狮,偶尔也会吃海豚、鲸鱼尸体。
2、牛鲨
牛鲨体型较小,身体较其它鲨鱼相对宽阔,躯干粗大,整个身体呈纺锤型。体背呈侧暗灰色,腹侧为灰白色。雄性牛鲨可长到2.1米长,90公斤重。雌性则更大,达3.5米长,230公斤重。牛鲨的头宽扁,尾基上下方各长有一个凹洼。牛鲨眼睛很圆,瞬膜发达。前鼻瓣呈宽三角形;没有口鼻沟或触须。牛鲨分布在从澳大利亚西部到巴西任何的热带、亚热带沿海水域。
3、虎鲨
虎鲨(学名:Heterodontus)是软骨鱼纲(Selachii)虎鲨科(Heterodontidae)仅有属“虎鲨属”所有种类的统称。特点是两背鳍前缘各具一粗大硬棘。约有10种。海产,底栖,除地中海和大西洋外,几乎各处可见。通常3.25-4.25米,最长6米。两腭具锐牙,前方者呈门牙状,两侧呈臼齿状。以无脊椎动物如海胆及甲壳动物为食。
4、鲸鲨
鲸鲨,鲸鲨科鲸鲨属的鲨鱼。鲸鲨仅1科1属1种。身体庞大,全长可达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鼻孔位于上唇的两侧,出现于口内。牙多而细小,排成多行。鳃裂5对,鳃裂基大,几乎达身体的背缘与腹缘,最后1对鳃裂位于胸鳍基部的前方。背鳍2个,无棘,第1背鳍位在腹鳍前方,有臀鳍。尾柄具侧棱,尾鳍呈新月形,下叶短于上叶。如鲸鲨,有二背鳍,大小不同,胸鳍大,位于第三对鳃裂下,腹鳍小,尾鳍叉型,口宽,端位,鳃耙如海绵状。
5、大青鲨
大青鲨,鲨鱼的一种,体细长,2-4米。身体近似纺锤形。头宽扁,头长小于全长的四分之一;吻三角形,长而尖突。眼小,圆形。口呈半月形,上颌牙三角形,边缘具有细锯齿;下颌牙较狭而尖。上下颌各有牙28-30枚。鳃孔有5个。背鳍两个,第一个背鳍不大,上角钝尖形,下角尖突形;第二个背鳍比臀鳍小。尾细长,尾鳍上下方各具有一个凹洼。胸鳍呈镰状。腹鳍小,近似方形。身体背面和上侧面为灰青色,腹面和下侧面为白色。性情凶猛,游泳敏捷。盛产于温带暖海和热带海洋。常见于海面,贪食鱼群、鱿鱼和其他鲨鱼。
6、鼠鲨
鼠鲨,又名大西洋鲭鲨,是鼠鲨科的远洋大型鲨鱼。鼠鲨是坚实及沉重的鲨鱼,背部呈深蓝色,腹部呈白色,鼻端呈锥形。鼠鲨可以生长至3.7米长,重160-250公斤。最特别的地方是在背鳍上有一白汶。这使它们与太平洋鼠鲨及大白鲨有所分别。尾鳍上有两个龙骨,与太平洋鼠鲨相似。主要以小型辐鳍鱼类为食,如鲭鱼、鲱鱼、帆蜥鱼及刀鱼。因有时会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对游泳、潜水、冲浪的人,甚至小型船只进行致命的攻击而恶名昭彰。分布于大西洋,南印度洋,南太平洋和南极洲的海域。
7、姥鲨
姥鲨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是继鲸鲨以下世界上第二大的鱼类。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它们经常迁移,会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些地区。就像其他的大型鲨鱼,姥鲨正面临灭绝的危险,原因是其低繁殖及过份捕捞,以供应世界各地对鱼翅、鱼肉及器官的需求。
8、六鳃鲨
六鳃鲨是一种大型鲨鱼,可以长到18英尺(5.5米),它们有一个别的鲨鱼没有的特技,就是能短时间改变身体颜色。由于这种鲨游泳不快,它们就利用这种技能和背景混合起来,然后偷偷靠近游泳快的猎物。六鳃鲨是在澳大利亚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被发现的。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团队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六鳃鲨就是其中之一。
9、皱鳃鲨
皱鳃鲨鳃裂之所以比其他鲨鱼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栖息于深海环境,而深海环境的氧气浓度比较低,因此需要比较多的鳃裂来进行气体交换。皱鳃鲨多栖息于深海,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皱鳃鲨妊娠期长且繁殖和生产率低,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10、巨口鲨
巨口鲨:全世界计1属1种。体长4-5.5米,体重最重可达1吨(1215千克)。头大嘴大,细牙成须状,和姥鲨科及鲸鲨科的鲨鱼一样,以过滤浮游生物为食物;口附近有发光器,可能用来吸引猎物。尾长,但和长尾鲨科不同,上半叶上翘得较不明显。体色呈棕黑色,腹部偏白色。有别于鼠鲨目的其他种类,巨口鲨的吻部较圆润且不明显。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栖息深度约5至1000米之间,以深海居多,故很少被捕获。巨口鲨在1976年被美国海军第一次发现,从那之后,只出现过60次,可谓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