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绿色经济与海洋经济(绿色与经济发展)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13 21:42   点击:7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绿色与经济发展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专业组织,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国网络成员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是经北京市社团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合法社团,以“推动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以联合各行业发展绿色经济的工商联、开展绿色经济研究与绿色经济发展解决方案的智库组织、为区域经济与各产业提供绿色发展能力建设的服务机构为职能定位。

2016年9月,民政部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第十二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在名单中。

2.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用什么衡量

狭义的产品绿色度是指产品对环境的友好程度,广义的绿色度是指产品的绿色性、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的综合评价。

绿色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善原因在于随着产品的更新,其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及环境协调性不断提高,相应地,作为技术、经济和环境三者综合体现的产品绿色度也就越来越好。

3.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变。未来五年,全球财富和经济权或将重新分配,资本资源流向格局将发生调整。经济“双循环”运行机制下,企业战略将实现从全球到大区域、从大区域到地方的重心转移,资源厚重的一级核心地区市场和城市将成为各类企业首选目标。中国将开启包括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西方国家将推进高端制造业回归、基础设施再造和现代医疗卫生设施的重建。绿色经济将加速发展,数字革命将引发社会价值观变化。新技术革命成为经济权力格局演变的锐利“催化剂”,消费者权力将日趋强大,“常青树”企业必须以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速度、质量和价值满足客户需求。数字革命引发的超级竞争和破坏性创新将使数字化转型迟缓的企业迅捷走入历史。

(二)银行业将逐步走出“舒适区”。中国银行业曾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黄金时代”,效益、质量、规模和市值走在了全球银行业竞争前列。但是,近年来,随着经营环境巨变、竞争白热化、监管日趋严格,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和利润增长大幅放缓,除个别银行外,银行板块整体市值的长期徘徊,表明银行业可能难以回到过去的辉煌。面对空前大变局,银行既要避免盲目地拥抱变化,走错战略方向,又要踏准新趋势的红利,走出迷茫的“舒适区”,加快战略转型,再造核心竞争力。

(三)战略管理重要性更加凸显。银行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六稳”“六保”要求,全力助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贯彻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实施,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关于“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部署,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民生和就业的健康可持续复苏。未来五年,银行应以更低的资本投入实现更高的、过滤掉风险的“真实效益”,保持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以真实健康的企业价值为各类客户和投资者创造更多的合法利益,提升证券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中国证券市场长期繁荣。

4. 绿色经济发展例子

生态的美,是纯天然的绿色屏障,有山有水,拥有丰厚的粮食,有了山美水美,才能出科学人才。

5. 绿色与经济发展有关吗

绿色发展既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发展潮流,也是指导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理念。继续引领、推进和实施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在进一步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内涵上下功夫,使绿色发展体现出更加鲜明的绿色性、共生性、精细性和长远性。

绿色性。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体现自然价值的颜色。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凸显绿色性,通过保障自然价值的实现,最终保障人民权益和根本利益的实现。人民群众期待早日走出发展的瓶颈,主动作为、积极作为,重返蓝天白云、溪水两岸、鸟语花香的状态,使城市充满绿意,使乡村更具田园风味,使绿色性成为发展的根本属性。

共生性。马克思曾经指出,自有人出现以来的历史都是“人化自然”的历史。自然,不仅有其自在性,同时也有其深刻的人化性特征,人与自然之间必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生”状态之中。重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必须走科技内涵式、人文关怀式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高质量的发展,以最低的环境支出和耗费,实现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和谐。

精细性。精细性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应有之义,主要体现发展的层级和品质。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达到精细化程度,是否达到绿色发展水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衡量标准。一是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二是高水平的生态治理。三是人文情怀的养成。

长远性。绿色发展一定是可持续发展,是虑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如何理解这一思路?可以看到,首先,这是一种生态优先的思路,强调敬畏和保护自然。其次,这是一种新经济的思路,是站在现代生产方式的视角重新看待和审视自然。按照这一视角,绿水青山就不仅是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经济财富,包含着潜质巨大的绿色生产力,价值无限丰富。再次,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强调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6. 绿色经济发展论文

倡导增长绿色食品,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这方面的论文在促进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绿色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推进低成本、低代价,高效益的绿色增长方式,创造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急功近利,唯GDP论英雄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过去粗放式的、依靠能源资源消耗增加经济总量的增长方式,为高效节约,结构合理,自主创新,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

(三)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运用科技手段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开发综合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三、统筹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一)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脆弱的生态条件下,必须把环保放在优先位置,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方位开发多种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合理调整布局。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明确企业责任,强化政府管理。要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使资源性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强化资源有偿使用有污染者付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企业成为节能环保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建立并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8. 绿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绿色发展理念给生活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可再生能源将更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生产上,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 。

        随着绿色一带一路的共同打造,我国和其他国家将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积极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参与其中的国家也都在为绿色低碳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绿色一带一路引起众多国家的关注,能源的绿色转型将是绿色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实施,我国将会和其他国家有所合作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投资的力度,来满足人民的用电需求,并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民的绿色生活理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提升,市民越来越重视有关绿色的产业和产品。

        从外国专家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从生态治理、节能环保到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中国积极参与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起到表率作用。

        三:环保交流得到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 绿色经济发展理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一、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二、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三、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四、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五、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10. 绿色经济发展指数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明确“浅绿色”和“深绿色”。“浅绿色”强调了局部,忽视了整体,甚至以邻为壑,譬如污染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就是仅仅强调了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等。

“深绿色”强调大自然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共同体,即使是最不复杂的生命形式也具有稳定整个生物群落的作用,每一个有生命的“螺丝和齿轮”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都是重要的。

“深绿色”倡导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并努力探寻环境与发展双赢的道路,倡导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深绿色”,这是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上来理解绿色发展。

此外,绿色发展还要防止“伪绿色”,就是那种披着绿色的外衣、行反绿色之实的“飘绿”(green washing)行为。

譬如,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为了招商引资,引进产业,有意无意地附和企业作一些虚假宣传和粉饰,言称重视环保,发展绿色,标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则是在做着破坏环境的勾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