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市海洋科技报告(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13 13:18   点击:11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

2020年联合国海洋大会于2020年2月4日一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4会议室举行,大会决定召开为期两天的筹备会议,以支持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2. 2020年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厦门着手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并且科学管理海岸带。他对该做法“印象非常深刻”。汤姆森指出,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堡垒,与湿地和海草栖息地一样,对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汤姆森说,在世界各地,大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地上的人类活动。中国越来越重视从源头加强管控,注重从源头到海洋的管理,开展有效的海洋污染治理。

汤姆森在2017年担任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期间,主持召开了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以期扭转海洋状况恶化趋势,推动落实有关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他在当年9月卸任联大主席后即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海洋事务特使,以推动落实联合国海洋大会成果,保护海洋及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汤姆森在采访中说:“随着气候变化和海洋状况恶化,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我们时代的巨大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这个星球上生命形式的减少和灭绝,这种现象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加速发生。”

“这个星球上的多数生物是水生生物,它们的家园在湖泊、河流、湿地和海洋中。像气候变化和海洋状况恶化一样,我们失去地球生命形式的惊人速度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必须停止对自然的‘战争’,否则就太晚了。”汤姆森说。

谈到对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期待时,汤姆森说,将要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涵盖范围广泛,这对保护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根据我在联合国的经历,我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和国际公约执行的拥护者。因此我坚信关于明年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将得到中国的大力帮助。”

3. 2020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

2020年我国海洋垃圾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其中,海面目测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7个/平方千米,表层水体拖网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5363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9.6千克/平方千米;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216689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1244千克/平方千米;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7348个/平方千米,平均密度为12.6千克/平方千米。

4. 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展示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开通,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使我国在军事,通信等诸多关键 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北斗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强等优点,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合作。

5. 2020年海洋科技成果有哪些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采回的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科学家研究获得全球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

6. 2021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成就

2021年,我们度过了怎样的文化生活?

这一年,我们一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一面感受到红色文化迸发的全新生命力。

我们为“上新”的三星堆考古发掘震撼,为泉州申遗成功振奋,也为博物馆里的新动态、电视和网络上一档别出心裁的文化节目叫好。

国产电影创造票房新巅峰,佳作迭出,现实题材电视剧显露“叩问真实”的魅力。

我们需要优质、深度、迷人的青年流行文化,亦对其间出现的乱象保持警惕。

2021年,属于热烈的感动,也属于深沉的思考。

1.《伟大征程》文艺演出

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呈现。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伟大征程》将浑厚大气的艺术表达与声光电的高科技效果相融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这场文艺演出“亮点”极多。国家体育场首次架起180米长的巨幕;巨大的“广场”上,一左一右两侧阶梯状“旋转舞台”,演员在其中的表演通过“即时拍摄、瞬时导播、实时投屏”投放到中间巨幅屏幕上;每一场戏剧表达都是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每一个戏剧故事都是一个时代。

建党过程中的万千熠熠生辉的故事,融汇成了百年壮阔的星河,从1921年改变中国的热血青年人眼里,一直流淌到2021年我们的心里。

2.庆祝建党百年红色影视剧

在建党百年的2021年,讲述红色故事的影视作品“霸屏”,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觉醒年代》中“信仰”的感召,让无数95后、00后观众落泪;《山海情》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福建对口帮扶下摆脱贫困的故事,让观众直呼“真香”。

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和《革命者》,让青年观众重返建党历史现场,思考何为真正有意义的青春。

除了故事内容扎实、动人,红色影视剧的形式亦有创新之处。

30分钟之内讲完一个故事,40个故事贯穿建党百年的历史征程。《理想照耀中国》以“单元式系列短剧”形式,书写了一首名为“理想”的长诗。

《功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经历百年传承,透过光影呈现,愈发强烈地吸引和感召今天的中国青年。

3.三星堆考古“上新”了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重大考古发现成为刷屏热点。

今年3月,三星堆“上新了”——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出土了500余件文物。三星堆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一睹“古蜀文明”的神秘面孔。数据显示,清明假期第一天,三星堆博物馆达到1.5万人的最大游客承载量,创下历史新高;而“五一”小长假前两日,累计接待游客34574人,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284.4%。

此次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张黄金面具残片,惊艳世人。95后B站UP主,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历经上万次的煅烧和捶打,将完整的三星堆金面具复原出来。

关注考古新闻的乐趣也在于此:每一次考古发掘的“上新”,都是今人与古人达成“心意相通”的时刻。

4.泉州申遗成功

“涨海声中万国商”,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古城泉州在千年之后依然给我们讲述着动人的传奇。

7月25日17时38分,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一砖一石都不是平平无奇的存在,比如建于宋代的洛阳桥,是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享有“海内第一桥”的名声。

泉州申遗成功,让大众近距离触摸那段并不熟悉的历史,重新审视一座很有故事和质感的城市。

5.传统文化的破圈新玩法

2021年,围绕传统文化的“新玩法”呈井喷之势。

《国家宝藏·展演季》《登场了!洛阳》《舞千年》……一档精彩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勾起观众冲进博物馆、翻开历史书的欲望。

14位活泼灵动、娇憨可爱的“唐朝少女”,宛若从仕女图中走出。年初,河南卫视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走红。此后,《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考古盲盒是今年文博圈的宠儿。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名为“失传的宝物”的“考古盲盒”,春节期间线上一次性上架1.2万个,不到5天售罄;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品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创作出别致的手办。

在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上,无论是身穿汉服演奏民乐的博主,还是通过短视频传播京剧戏腔的“上戏416女团”,都能吸引大量粉丝。

想象力有多丰富,传统文化就有多少“破圈”的可能性。

6.现实题材国产剧大热

2021年的国产剧市场,主打“人间真实”的现实题材。

在朋友圈飘着“鸡娃”“虎妈”词汇之际,《小舍得》直戳“小升初”阶段家庭的痛点。这部剧告诉观众,不要急,给孩子一点时间,把焦虑和忧伤放一放,成长自有答案。

凭借“现实质感”和“强沉浸感”,硬核的《扫黑风暴》成为暑期档爆款;《理想之城》还原职场真相,呈现“明规则”与“潜规则”的对抗,让观众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

展现女性群像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爱很美味》,戳中观众的泪点和笑点。我们很容易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拼图”。

这一年出圈的现实题材国产剧充分说明,观众不需要过度美颜和美化的滤镜,而需要无限接近、还原“真实”的坦诚作品。

7.国产电影交出高分答卷

今年春节档,演员贾玲跨界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你好,李焕英》,创造了54.13亿元的票房神话。她因此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

11月24日,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电影《长津湖》含预售票房超过56.94亿元,超过2017年的《战狼2》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

这一年,《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悬崖之上》《怒火·重案》《我的姐姐》《扬名立万》等影片,以扎实的故事和走心的创作,赢得市场好评。

国漫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雄狮少年》、纪录电影《九零后》《大学》,让我们看到更多新板块和创作力量正在崛起。

往昔追逐流量明星、热门IP、疯狂营销的模式,在当下的国产片市场会被“打脸”,观众只为优质作品埋单。

8.整治娱乐圈和饭圈乱象

2021年,娱乐圈“地震”频发。

选秀“打投”乱象、违规集资、引战拉踩、网络暴力……“饭圈乱象”沉疴已久。违法失德、天价片酬、偷税漏税……负面事件也为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8月,网信办发布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对粉丝集中的互联网平台、经纪公司以及粉丝行为本身提出了十点要求;9月,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

追星本不是“洪水猛兽”。全社会应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让年轻一代知道真正美好的、值得尊敬的榜样是什么样子。而商业资本不应为了利益去打造表里不一的明星,诱导青少年粉丝狂热追捧和消费。

“清朗行动”、倡导艺人艺德等一系列行动,有助于抵制影视娱乐行业中的歪风邪气,倒逼从业者恪守底线,“欲从艺先立德”。

9.素人下班后讲脱口秀

今年,脱口秀热度持续攀升。素人面孔,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鲜空气。

最早成名的一批表演者,推动了国内脱口秀行业的发展。到了2021年,脱口秀不是一个只有少数“头部表演者”霸屏的小圈子,也不是你追我赶的竞技赛道。

交警、科普作家、公司职员等各行各业的素人,下班后,登台表演一段脱口秀,用5分钟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职业多有趣。

笑不是解药,故事才是,这些素人表演者给寻常生活“撕开一道口子”。而台下的我们,也在这道“口子”里得到一个小小放松的机会。我们一边被有趣的段子和梗逗得哈哈大笑,一边窥探到这群犀利的人如何诠释生活的A面和B面。

10.流行语和弹幕里的“年终总结”

2021年尾声,你进行年终总结了吗?如今,年度流行语和热门字词的评选,相较于以往更受关注。

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元宇宙”。

B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发布2021年度弹幕:“破防了”。

很多在这一年里“火”过的字眼儿,不只是大家在网上随性表达的零碎感受,而会作为一种集体情感、一份共同记忆的注释,亦或是“章节名”。在顺时针行走的叙事方式之外,我们也开始迷恋“拼图式”的年度回忆方式。

7. 中国海洋科技成就2017

一、C919首次试飞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飞机C919的首飞完满结束。这标志着大型民用客机的垄断市场在A(Airbus空中客车)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来了新的参与者C(C919)。

二、可燃冰稳定试采成功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作为一种储量惊人的清洁能源,其储量几乎可以达到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公认的下一代清洁替代能源。此次试采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第一名的国家。

三、北斗导航第三阶段组网

2017年5月2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北斗系统第三步建设,即北斗三号系统,2017年下半年发射6至8颗全球组网卫星。这正式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三阶段任务:全球组网正式开始。

四、全球首列无轨列车

2017年6月2日,中车株洲所成功研制的一款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全新交通产品在株洲惊艳亮相,这款产品昵称“智轨”。

这是一款融合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的跨界之作。既保持轨道列车载人多的优势,又不需要建造专有钢轨,还能像公交车一样灵活穿行的城市交通工具。

五、量子通讯试验阶段性成功

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使得我国在量子通讯领域达到新高度。

六、海水稻

2017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示范基地进行测产。这次测产为海水稻取得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广海水稻的最新进展,树立信心,推动国家对盐碱地改造政策的落地。

七、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

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的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八、造岛神器

2017年11月19日,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造岛神器“天鲲号”在江苏启东下水。相比于它的前辈“天鲸号”,“天鲲号”不仅拥有更加“纯正”的国产血统,在性能上有更胜一筹。“天鲲号”具有非常强的挖掘效率和输送能力,最大挖掘深度可以达到35米,可以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万米之外。

九、核技术处理工业废水

2017年11月2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通过了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在利用核技术进行工业废水处理上取得突破,此项技术可谓中国首创、世界领先。

十、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

2017年11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成果:发现太空中的反常电子信号。上天不到两年时间, “悟空”发来的这份“捷报”,将再度点燃公众对暗物质的热情。

8. 2020年海洋科技进步奖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到达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使我国成为即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的成功,让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又打开的新的篇章,对进一步探索海底生物,海底地质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系统的开通,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使我国在军事,通信等诸多关键 领域,不再受制于人,并且北斗系统的高精度,信号强等优点,已经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合作。

9. 中国海洋科技成果

有。海洋活体厅有着不同水域的各种海洋生物,置身其中,犹如踏入广阔的海底,透过清亮透明的观景窗,你就可饱览壮观的海底景象。

1、国家海洋博物馆蓝色家园展非常华丽,到过蓝色家园展厅的人都说好,在附近名气高。

2、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海轩道377号,占地面积150000平米,建筑面积8万平米,展览展示面积2.3万平米,是国家海洋博物馆是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二类文化事业单位,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

10. 海洋科技成就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海试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主要赋存于800米以深的海底,其具有地层非成岩、非均质性强、易遇滑塌和浅层气风险等特殊难题。

中海油研究总院负责人 米立军:

本次海试作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获得了高质量的测井数据,验证了国产自主深水技术装备的可靠性,打破了我国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海洋水合物钻井作业深度和作业水深两项纪录。

2021年6月,中海油研究总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为项目支撑,依托国产自主“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察船”和国产深水钻井系统、新一代随钻测井工具,在1758米水深预定海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两口水合物评价井的海底井场调查、钻探作业和随钻测井作业,取全取准了包括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井径、井温、地形地貌等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本次海试成功使我国在深水、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领域,具备了船舶、钻探、测井、取芯、在线分析检测全套国产化技术和全过程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2个千亿方级矿藏。我国也是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