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最早的海洋爬行类(最早的海洋爬行动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11 16:17   点击:11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最早的海洋爬行动物

佩氏鱼龙生活在距今9970万年前至9430万年前,生存年代恰好位于晚白垩世的最早期,它的发现也打破了鱼龙类没有延续到晚白垩世(白垩纪晚期)的论断。

鱼龙类的灭绝是因为白垩纪时期不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间接造成的,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影响了鱼龙的食物来源、繁殖地、迁徙路线等等,再加上鲨鱼等竞争,最终让鱼龙灭绝了。

这个伟大的海生爬行动物家族却在白垩纪大灭绝前2700万年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2. 最早从海洋爬上陆地的

当然不是,这要从地球的形成说起。

大约在45亿年前,一些气体、尘埃、冰粒等物质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地球的雏形,这个雏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与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这个“小地球”不停地旋转,吸收聚集着周围的其他物质,经过上千万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现在地球的大小。但是当时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样。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来自宇宙中各种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再加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很多热量,以致于当时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和流动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个被熔岩覆盖着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减少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了,岩浆慢慢固化、结块,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伴随着岩浆喷出的,是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由于质量比较轻,这些气体逐渐上升,因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层,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层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生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使得大气层开始降雨。这些雨水在地壳的低洼处流淌,最后顺着地势汇聚到一起,大约在35亿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质量轻的气体上升-原始大气层-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过程(从左到右):岩浆喷出

质量重的岩浆、尘埃下沉-原始地壳-积水-原始海洋

所以原始地球不仅有海洋,也有陆地。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3. 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在多少万年前

1200万年前,生活在德国南部的一种不为人知的灵长类动物,在第一批人类出现之前的数百万年,可能就已经能够用两只脚走路了。这种古代猿类的化石遗迹将直立行走姿势的出现时间提前了数百万年。

  此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起源于非洲,即居住在地面上的类人猿从指关节拄地行走渐渐进化成直立行走。但新研究推翻了这一观点。

  “人们直立的姿势可能起源于生活在欧洲的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而不是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出现在非洲。”该研究负责人、德国蒂宾根大学森肯贝格人类进化与古环境中心教授Madelaine Bohme说。

  Bohme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得出了这些结论,他们认为,直立行走行为最早出现在树上而不是地面上,人类与类人猿最后的共同祖先并没有经历指关节拄地行走阶段。相关论文近日刊登于《自然》。

  “新化石为人类和非洲猿的共同祖先可能长什么样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模型。”英国肯特大学人类学家Tracy Kivell在观点文章中写道。

  不为人知的神秘动物

  自达尔文以来,人类及其堂兄弟类人猿的早期进化一直备受争议。这些争论的中心围绕在人类如何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两足动物是从类似猴子四肢着地的类人猿,还是类似猩猩用双臂吊荡树枝前进的树居类人猿,抑或是类似于黑猩猩或大猩猩的指关节拄地移动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在过去的150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约600万年前,东非一种类似黑猩猩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开始从四肢着地的指关节拄地行走渐渐进化到直立行走。但迄今为止,仍缺乏化石证据支持这些假说。

  这次,Bohme团队在德国南部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灵长类动物化石。

  2015年至2018年间,Bohme和团队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阿尔高地区的黏土坑中,发掘出15000多块脊椎动物骨骼化石。当时,这些名为多瑙河古根莫西化石的生存环境是潮湿的森林生态系统。

  这些新发现的灵长类化石包括至少4个个体的遗骸。其中最完整的一个化石来自一个成年雄性类人猿,研究人员推算它生前身高约1米,体重约为31公斤,外形类似今天的倭黑猩猩。

  由于肢骨、脊椎骨、指骨和趾骨保存完好,研究人员得以重建它在生活环境中的移动方式。“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在一具这个时代的骨骼化石中发现几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关节,包括肘部、臀部、膝盖和脚踝。”Bohme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惊讶地发现,某些骨骼与人类非常相似,而与类人猿不同。”

  1200万年前的直立行走

  Bohme团队与来自保加利亚、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根据化石推测这种类人猿大约生活在1162万年前,它们可能既能直立行走又能爬行,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能直立行走的类人猿。

  化石显示,雌性多瑙河类人猿重约18公斤,比现存的任何类人猿都轻。雄猿的体重也是现代类人猿体型的最低极限。它们胸廓宽而平,下背部拉长,这有助于其像两足动物那样,将重心放在臀部、膝盖和扁平足上。研究人员在其腿骨上也发现了人类两足行走的几个关键特征。

  “它的脊柱呈S形曲线,直立时用两条腿支撑身体。这种动物的体型、姿势和移动方式在灵长类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Bohme 说,“化石表明,它很好地适应了用两条腿直立行走,以及在攀爬时使用四肢。直立行走的能力被认为是人类的一个关键特征。”

  迄今为止,关于直立步态最古老的证据只有600万年的历史,发现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和东非肯尼亚。而多瑙河类人猿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将直立行走的时间比原来认为的提前数百万年。

  “在德国南部的发现是古人类学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这些发现向我们之前对类人猿和人类进化的理解提出了挑战。”Bohme说。

  人的祖先来自树上?

  此外,最早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可能生活在树上。

  参与了该研究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David Begun说:“多瑙河类人猿融合了人类以后肢为主的两足行走方式和类人猿以前肢为主的攀爬方式。这些结果表明,人类的两足行走能力是在1200万年前的树木环境中进化而来的。”

  保加利亚科学院教授Nikolai Spassov也表示,与后来的人类相比,多瑙河类人猿有一个强大、可抓握的大脚趾,这使得它可以安全地抓住大小的树枝。

  记者从蒂宾根大学获悉,这些结果还得到了最近一项独立研究的支持,该研究对匈牙利发现的一种1000万年前的类人猿的髋骨进行了研究。“那块化石也表明,非洲猿和人类的欧洲祖先不同于现存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同时参与匈牙利化石研究的Begun说。

  研究人员指出,人类与现存非洲类人猿共有的祖先和我们今天一样独特。“这种新发现的位置参数行为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非洲猿和人类的起点。”Begun说。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人类学家Jeremy DeSilva认为,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他说,该化石具备了两足行走的所有条件,这篇论文将会激发更多研究。

  “它为每个物种都提供了一些东西:适合在树上生活的前肢,就像所有现存的类人猿那样,以及适合伸展姿势的后肢,就像猩猩在树上用两足行走时的姿势一样,还有使人类习惯在陆地上用两足行走的下肢。”Kivell告诉记者,“但人类祖先为何离开树并完全用双足行走?在找到更多有关非洲类人猿进化的化石证据之前,从中新世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可能是我们破解人类直立行走进化过程的最佳方法。”

  但纽约大学古人类学家Scott Williams表示,多瑙河类人猿的脊椎没有得到足够的保存,以证实这只猿猴有一个长而灵活的下背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学家Sergio Almecija也认为,仅仅通过研究骨骼形状,很难弄清猿类是如何移动的。

  之前,蒂宾根大学把现代人类抵达欧洲时间大幅提前。研究人员对20世纪70年代末在希腊南部一处名为阿皮迪马洞穴中出土的两块人类头骨化石重新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其中一块已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比如后颅呈圆形,并且分析显示,这块化石至少已有21万年的历史,比之前发现的已知欧洲最古老智人还要早逾15万年。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并向外扩散的时间可能早于此前预期。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4. 最早的海洋动物是什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数亿年前从海洋生物进化而来。而白鳍豚和别的鲸类动物一样,它们的祖先在数千万年以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

后来,由于地球进入了冰川时代,冰冻的大陆上无法生存,它们就重新进入了水中生活,进化成了现在的鲸类。它们被称为“二次进水动物”

5. 最早的海洋爬行动物是什么

   我国最早发现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贵州龙。

   贵州龙是地球上一种原始爬行动物,两栖于滨水环境。因上世纪50年代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布依族聚居的村庄发现,故名贵州龙。贵州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叠纪中期,距今约2.43-2.31亿年,比恐龙还要古老,当时那里还是一片海洋。

6. 最早的爬行类动物

人们常见的蛇、蜥蜴、龟、鳖、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卵生,有羊膜卵,变温,皮肤干燥,被有鳞片或甲板,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指趾有爪,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

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曾繁盛一时,是地球上的主宰,人们称之为“恐龙时代”。大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灭绝了,现生的爬行动物只是一小部分残余,尽管如此,生活在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仍然是丰富多彩的。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共有5700种。主要分为四大类:龟鳖目、喙头目、有鳞目(蜥蜴亚目、蛇亚目)、鳄目。龟鳖类是现存于地球上的爬行动物中最古老的一类。它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的爬行动物,它的进化极其缓慢,是陆栖、水栖以及海洋生活的爬行类。在陆地生活的龟类,四肢粗壮,爪钝而强。海龟则四肢特化为浆状,适于游泳,它们都具有硬的龟壳来保护内脏。喙头目,是原始的陆栖种类。体外被覆细鳞,嘴长似鸟喙,因而称喙头蜥。本目仅存一种,产于新西兰。有鳞目是一群陆栖、水栖、树栖和穴居生活的类群,是爬行类中数量、种类最多的一群动物。其分布遍及全球。蜥蜴亚目为中、小型爬行动物,在这一类群中,最大的是巨蜥,长可达4米,重25千克,最小的是壁虎仅有3-4毫米,10余克重,但它们也在自然界中占有着重要一席。蛇亚目,小到0.1毫米,大到11米,穴居及攀缘,它的特点是:眼高度近视,舌头却是非常敏感的化学探测器,可以探测周围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它们的种类繁多,有毒蛇和无毒蛇之分,有水栖的蛇和陆栖、树栖的蛇,也有陆、树、水、三栖的蛇。中国有爬行动物391种。云南占全国种数的38.7%。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杀,多数爬行动物的野生种群已处于严重濒危和衰落状态.

爬行动物的特点

⑴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部分蛇类爬行动物属卵胎生);

⑵属于变温动物;

⑶皮肤干燥、披有鳞片或甲板;

⑷骨骼也具有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利于陆地爬行和攀援;

⑸用肺呼吸。

最早的爬行动物是林蜥Hylonomus,属于爬行动物中最原始的无孔类(出现在两栖动物出现后不久的石炭纪早期)。

仅比林蜥稍晚最初的双孔类的代表油页岩蜥Petrolacosaurus和下孔类的代表蛇齿龙Ophiacodon已经出现,这两类的出现在生物计划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后来统治地球的主干爬行动物以及鸟类的祖先,一个是在爬行动物之后统治地球的哺乳动物的祖先。爬行动物在最初的时期就有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分支,其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尚不明确,而能够作为爬行动物理想祖先的两栖动物也尚未发现。

7. 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在什么时期

许多爬行动物比恐龙早而且更常见,爬行动物在大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晚期出现。

在最早的爬行动物,也是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叫做无孔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

8. 最早的海洋生物

不是,恐龙出现是时间是白垩纪末期和侏罗纪时期,恐龙是一种多细胞的生物,相对来说已经是一种很高级的生物了,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从原始海洋中产生一种单细胞的生物,多细胞生物是经过好几千万年才出现的哦~根据目前的科学.地球的最早自然是非生物的时代,然后由于化学反应(比如火山,太阳辐射),机械反应(小行星碰撞),开始形成了碳基结构的分子,之后是大分子,然后由于几率的问题,产生出一定条件下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严格地说,这种结构甚至比病毒更简单的大分子团,或者叫做有机分子团,就是地球上的最早的生物.之后分子团形成比较有体系的结构,出现病毒,病毒具有更广泛的功能和更多的结构,成为单细胞,(单细胞生物比如细菌,是更广泛接受的地球最早的生物),单细胞扩展为多细胞,多细胞逐渐结合环境,发展进化为各种各样今天的生物.哈佛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我看见现在就能拿非生命物质比如油类和碳基分子制造类似于病毒的分子.

9. 最早的海洋爬行动物是谁

是玳瑁。

玳瑁是珍稀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里的)又称十三鳞。古名瑇瑁,文甲。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北起山东、南迄广西沿海均有分布。头部有前额鳞2对;吻侧扁,上腭钩曲如鹰嘴。背甲呈心形,盾片如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趋于镶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11片,在体后部呈锯齿状;臀盾2片,中间有1缝隙,不相切。四肢桨状,前肢较长大,各具2爪;后肢较短小,各具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背甲红棕色,有淡黄色云状斑,具光泽;腹甲黄色。

10. 地球上最早的爬行动物

林蜥属于无孔目杯龙类大鼻龙形亚目,头骨后部截平,上下颌很长。它与油页岩蜥、始祖单弓兽同被发现于加拿大,是晚石炭纪的早期爬行动物。

1、体长:20厘米到70厘米;

2、食物: 肉食,主要是昆虫和一些小型的爬行动物;

3、生存地点:美洲。

11. 迄今为止最早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爬行动物生活于大约2.8亿年前的石炭纪大森林里,由两栖类动物进化而来。爬行动物是统治陆地时间最长的动物。在中生代,爬行动物遍布陆地、海洋和天空,地球上没有任何生物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其中,侏罗纪是恐龙最为繁盛的时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