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遥感卫星星座(卫星遥感海洋遥感)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5-06 03:33   点击:16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卫星遥感海洋遥感

遥感

通常指的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航空等平台上的遥测仪器把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农家作物、鱼类和野生动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光学

主要是指传感器工作波段在可见光波段,也就是0.38~0.76微米范围的遥感技术,是传统航空摄影侦察和航空摄影测绘中最常用的工作波段。

2.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遥感专业还是不错的,海洋遥感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过现在遥感方向招的人不多,海洋遥感就业面很窄。主要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和研究生培养。

海洋遥感实验室设有: 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原海洋物理)博士点(1993年)

海洋物理山东省重点学科(1994年)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点(2000年)

海洋遥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我国在卫星海洋遥感和海洋探测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从事前沿性基础研究并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3. 卫星遥感观测海洋有哪些优势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主要功能

1、民用遥感卫星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要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遥感卫星的效力,同时也能为遥感 卫星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遥感卫星30多年前就已发射,但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推广应用并取得效益还主要在近10多年。这是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遥感卫星虽产生于空间技术,但其属性更接近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播、处理与应用。所以遥感卫星的发展应同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使遥感卫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虽然一些空间大国在遥感市场上能提供多种遥感数据源,但许多国家还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遥感卫星系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国外的数据很难符合用户具体要求,尤其实时性、连续性常不能保障,另外价格昂贵难以承受,而且还受国家关系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发展自己的系统则拥有充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4、小型遥感卫星成为重要的发展潮流,许多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小卫星起步,推进本国遥感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小卫星不仅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而且有很大灵活性,可根据需求发展专用的系统,也可组成星座满足不同的观测要求,这代表新的、大众化的技术发展模式,具有很大潜力。

5、综合性大型对地观测平台反映了大规模综合使用遥感数据的特点,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环境和气候,需要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及综合性的观测数据,卫星应用的分类界限也不明显,综合性大型观测系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像光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可从几十甚至几百个谱段获得精细的光谱信息,结合实验室的光谱数据库可直接对地质、植物、水的性质与结构进行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则能穿透云雾,甚至部分植被和土壤,全天候全天时观测,并能通过多频、多极化、多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两种遥感器的应用和相互结合将开创遥感应用的新局面。

7、遥感卫星商业化是近几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由于遥感卫星数据本身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以及市场的特殊性,要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是很困难的。遥感卫星可以在气象、灾害监测、资源和测绘等应用方面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但主要受益的是整个国家和广大公众,如果遥感数据完全变成商品则会限制其应用效益。8、发展遥感卫星对于中国这样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和灾害频繁的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遥感卫星能有效地服务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因而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对遥感卫星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4. 海洋卫星遥感数据

1、 空间平台:装载传感器的空间运载工具,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天空实验室。

2、卫星传感器:根据电磁辐射原理获取海洋信息。

3、数据传输系统:星载传感器通常产生测量电压或频率信号,大部分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4、地面接收站。

5、数据处理系统:对卫星轨道和仪器校正。(可见和红外不用)。

6)、数据分发系统:行政性组织机构,将数据分到科学家手里。

5. 卫星海洋遥感监测的参数有哪些

地理观测技术遥感的分类

一.根据工作平台分3类

1地面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

2航空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和遥感平台等。

3航天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二.根据记录方式分2类

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很多,例举如下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四.按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波段分5类

1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

2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

3红外遥感(0.76~1000 μm)、

4微波遥感(1 mm~1 m)、

5多波段遥感。

五.按工作方式分2类

1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2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反射太阳辐射或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

6. 海洋遥感卫星分类

1、宏图一号卫星包括探测器、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等部分2、探测器是宏图一号卫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摄像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等,用来完成对地球大气和环境的探测;运载火箭是宏图一号卫星发射的工具,是由液态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组成;发射场则是指宏图一号卫星发射的场地和设施,主要包括测控中心、射场和测量设备等。3、此外,宏图一号卫星还包括各种辅助设备,如卫星地面站、遥控遥测系统等,用于卫星的控制和操作。这些设备共同构成了宏图一号卫星系统,是实现卫星探测任务的基础设施。

7. 卫星海洋遥感导论

地理科学(师范类)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教学论、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学、教育心理学等。

地理信息科学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GIS设计与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核心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基础、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环境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环境化学、测量与地图学等。

测绘工程

核心课程: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原理与方法、地图学、GPS原理与应用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工程AutoCAD制图、环境工程设备设计、环境规划与原理、土建工程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给水排水工程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