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合作任务是什么(海洋群体合作生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4-27 06:35   点击:21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群体合作生物

海洋中生活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是以单细胞或以群体形式存在,能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及原生动物等等。但按狭意所指仅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细菌。微生物体积大多非常微,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如海洋细菌,它的直经大多仅为几个微米到零点几个微米。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颇大。如胶州湾每毫升海水中生活着几百个,多至几千万个细菌。它们对我们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参与海洋中物质循环,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那么海洋中生物尸体无法分解。生物所必须营养元素逐渐枯竭,生命无法繁延。同时海洋微生物在消除海洋中污染物质、海洋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能将石油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类氧化菌,能分解有机酸等有机物的光合细菌,还有许多细菌能分解农药。海洋中污染物质几乎都能被微生物分解,只是速度快慢而已。海洋中还有许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用作药物、酶制剂等微生物制剂。

但是海洋中也有一些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夏天我们吃了不新鲜的又没有很好煮孰的蛤蜊等贝类,能引起呕吐和腹泻,这主要是贝类中生活着付溶血孤菌之故,水产养殖中鱼、虾、贝、藻等病害发生,大多也是由于感染了致病微生物造成的;另外,港口、码头、船只污损都是有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2. 海洋生物组合

海洋很少有动物冬眠。

绝大多数鱼类没有冬眠期,有少数鱼类为解决严寒的困难,在接近冬季温度下降时开始冬眠,直至翌年春季水温再度上升时为止。它们不象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那样完全达到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仅仅是中止摄食,隐藏在水藻和岩石间,或钻入泥底、洞穴中,或多或少进入麻痹状态。例如鲤鱼常成群在水的深处越冬,他们数十尾到上百尾在水底造成一洼,围成一圈,把头互相倚靠,一直到翌年春天才分散,休眠时呼吸非常迟钝,鳃盖的动作好象是很艰难似的。

  丁岁鱼埋在河泥中过冬,即使是把它们从泥中崛起来,并放到岸上去,若不用棍棒打一下,还看不出它是活着的。乌鳢到了冬季,移居于深水处,将身体埋在淤泥中越冬,停止摄食,处于蛰居状态。鳗鲡在冬季有着与乌鳢相似的休眠,它们通常找到深水区后即埋入泥中,而成麻痹状态。海产鱼类的冬眠现象非常少,已知鲽的幼鱼生活于浅海,冬季埋在砂中,成安息状态。

3. 海洋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海洋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所组成,而且每一部分又包括有众多要素。分析一下,这些要素主要有6类:

1.自养生物,是生产者,主要是具有绿色素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主要包括浮游藻类、底栖藻类和海洋种子植物;还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2.异养生物,是消费者,包括各类海洋动物。

3.分解者,主要包括海洋细菌和海洋真菌。

4.有机碎屑物质,主要包括生物死亡后分解成的有机碎屑和陆地输入的有机碎屑等,以及大量溶解有机物和其聚集物。

5.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物质,例如碳、氮、硫、磷、二氧化碳、水等。

6.水文物理状况,例如温度、海流等

4. 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海底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动物群落,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首先,在浅海的海底,我们可以找到珊瑚礁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鱼类、贝类和海胆等底栖动物,它们共同建立生态平衡。而在深海的海底,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但却有许多独特的生物种类,如深海鱼类、巨型蛸、底栖的深海鲍鱼、海蜗牛等,它们适应了深海环境的高压、低温和极端黑暗等极端环境。此外,海底每一层的动物群落都受到共同的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温、光照、水分、氧气等,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关系,如食物链、生态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因此,海底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动物群落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

5. 海洋生物群落

1.浅海生态系统

水深6~200m左右的大陆架范围。世界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位于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这里具有丰富多样的鱼类。陆架区的许多海洋现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潮汐、波浪、海流的作用都比较强烈。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深解氧和各种营养盐类,所以陆架区特别是河口地带是渔业和养殖业的重要场所;由于陆架区有着丰富的有机质,特别是繁殖极快、数量极大和很快死亡的微生物残骸,它们长期埋藏在陆架区沉积盆地泥砂中,在缺氧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形成巨大的海底油气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大陆架上开采或正在计划开发利用这个天然的海底宝库。

2.深海生态系统

深海带动水深2000~6000m环境条件稳定,无光、温度在0—4oC左右,海水化学组成比较稳定,底土是软相粘泥,压力很大,因为深海中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食物条件苛刻,全靠上层的食物颗粒下沉。由于无光,深海动物视觉器官多退化,或者具发光的器官,也有的眼极大,位于长柄末端,对微弱的光有感觉能力,没有坚固骨骼和有力肌肉,有薄而透明的皮肤以适应高压的特征。

3.大洋生态系统

图2 鲨鱼

从深海带到开阔大洋,深于日光能透入的最深界线。大洋面积很大,但水环境相当一致,惟有水温变化,尤其是暖流与寒流的分布。由于大洋缺乏动物隐蔽场所,所以大洋动物一般有明显的保护色。

4.火山口生态系统

最近,一些学者在考察深海生物时,发现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生物群落,它位于Galapago 群岛附近深海的中央海嵴的火山口周围,火山口放出的水流温度高于周围200oC,栖居着生物界前所未知的异乎寻常的生物,如1/3m长的蛤蜊,3m长的蠕虫,它们的食物来源是共生的化学合成细菌,它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C02而制造有机物,生产三磷酸腺苷。

5.河口生态系统

河口湾是大陆水系进入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由于许多河口湾是人类海陆交通要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甚深,也易于出现赤潮,河口湾生态学是一重要研究领域。一般地说,河口区生物的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湿地公约》的规定,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归为湿地范畴,所以潮间带生态系统等未划入海洋生态系统范畴。但潮间带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海洋生物互利共生

共生互利的动物有:

1、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

2、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杆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但不十分严格,例如豌豆根瘤菌能与豌豆共生,也能与蚕豆共生,但不能与大豆共生。在整个共生阶段,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具体讲,植物产生球蛋白,而血红素则由细菌合成。

3、人与人体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叶酸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4、小丑鱼与海葵:小丑鱼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又称海葵鱼。带毒刺的海葵保护小丑鱼,海葵则吃小丑鱼消化后的残渣,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5、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牛、羊、鹿、骆驼和长颈 鹿等属于反刍动物,它们一般都有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4部分组 成复杂的反刍胃,通过与瘤胃微生物的共生,它们才可消化植物的纤维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