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转换断层(转换断层的发现对海底扩张)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3-26 05:11   点击:23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转换断层的发现对海底扩张

板块张裂地带大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

现实来说 大西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

印度洋的洋脊也大体居中,分成三支,呈入字形展布,通称印度洋中脊;三条分支分别称为:中央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太平洋的洋脊分布则偏东,且两坡比较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三大洋洋脊的南端彼此相连,北端则伸进大陆或岛屿。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北冰洋中脊相连接。

2. 转换断层的发现对海底扩张的影响

大洋中脊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扩张,且大洋中脊会被转断层和非转换断层的不连续带切分成许多段,在其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分段性特点。但是在大洋中脊的分段扩张过程中,岩浆的供应量是逐渐减少的。

大洋中脊的两侧在对称扩张的相互作用下回形成一条磁条带,其记录了大洋中脊的整个扩张和演化的过程,它和大洋中脊一样,也会被转换断层和非转换断层的不连续带切分为多段,以此体现出相似的分段特性。大洋中脊聚集着大量的海底火山,为地球的主要散热场所,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岩浆作用的发生均与大洋中脊的活动有关。

3. 转换断层概念

证据之一,是海岭,或叫洋中脊、洋中隆及海底山脉等等。

证据之二,是深海沟。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

证据之三,是岛弧。岛弧也位于海洋与大陆之间,常和海沟结伴而存在证据之四,是转换断层与错断带

4. 转换断层的发现对海底扩张有影响吗

在大西洋中间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也叫做大洋中脊.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的共性,高而广阔,但是高原的形态却差别悬殊,有的高原广阔而平坦,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很多地方汽车可以随意行驶,甚至可以骑摩托车追赶黄羊;有的高原雄伟险峻、山峦叠嶂,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在它的边缘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世界著名的大山脉,在其内部还有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高山,把高原分割成许多宽谷和盆地,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很多,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原雄伟壮丽;而黄土高原又是另外一种特征,整个高原以黄土地貌为特征,到处可见塬、梁、峁,沟谷纵横,土丘连片.高原是在大面积、长期、连续的地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地面遭到长期侵蚀切割,使高原崎岖不平.如云贵高原内部高山、盆地相间,起伏很大.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0—500米的叫高平原.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内的山地,称为丘陵.丘陵分布地区称为丘陵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盆地是地形的一种,特徵为盘地四周地形的水准高度要比盆地自身高,在中间形成一个低地.

5. 转换断层的发现对海底扩张有何影响

平移断层成因:

1 不均匀的侧向挤压产生平移断层(小规模)

2 水平挤压力形成平面共轭剪裂面,形成平移断层,往往形成共轭关系的两组断层,其旋向组左行,一组右行。

3 褶皱带中的逆断层和板块碰撞边界的逆断层,当构造应力的主应力方向发生改变后可以转化为平移断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