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地质前沿期刊级别(海洋地质资源)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3-15 03:48   点击:7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地质资源

海洋地质专业的就业率是挺高的,国内海洋地质人不多,现在需求更多,近几年海洋地质专业就业率达到96.7%。并且海洋地质专业就业相当广阔,本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还可以毕业后自己考取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选调生等职务。

2. 海洋地质百科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由于海洋存在潮汐变化等原因,海岸线不并是一条线,而是一条位于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潮间带。在进行地图量算时候才简单表示为海岸线。

大海与陆地之间有一条分界线,被称为海岸线。海岸线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则像刀削一样笔直。沿海国家都有海岸线,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总长度达18QQQ多千米,而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海岸线总长度达到了36735千米。但由于海洋有潮汐变化,海水在昼夜不停地反复涨落,所以海岸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为测绘、统计上的方便,地图上的海岸线是人为规定的,一般情况下是将现代平均高潮线视为海岸线。

海岸线从形态上看,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却像条直线。而且,这些海岸线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我国的天津市,在公元前还是一片大海,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公里。当然,有时海岸线也会向陆地推进。仍以天津为例,在地质年代第四纪中(距今100万年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当两次海水退出时,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但经过100万年的演化,现代的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了数百公里。

按海岸的形态和成分来分,中国的海岸有平原海岸、山地港湾海岸及生物海岸3类。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多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我国海岸形势大体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及沉降带,表现为上升的山地港湾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的格局;杭州湾以南,海岸线基本处于同一隆起带,具有较一致的特点,多为海蚀海岸,特点是区折陡峭,地形险要。

按海岸的形态和成分来分,中国的海岸有 平原海岸、山地港湾海岸及 生物海岸3类。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多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千米。我国海岸形势大体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海岸线穿过几个隆起带及沉降带,表现为上升的山地港湾海岸与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错的格局;杭州湾以南,海岸线基本处于同一隆起带,具有较一致的特点,多为海蚀海岸,特点是区折陡峭,地形险要。

3. 海洋地质资源包括哪些

海洋地质是研究被海水覆盖的那部分地壳,包括海床、洋底及海岸的地貌、海底表层沉积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历史以及各种海洋地质作用和海底矿产的科学。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0.8%,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探讨地球的发生、发展、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重要领域。

4. 海洋地质资源开发与管理

可以进入海洋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

还可以毕业后自己考取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选调生等职务。

5. 海洋地质勘查

属于江苏省地矿局直属事业单位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1959年成立,是一支从事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治理、工程测绘、地质灾害评估、勘查、设计、治理、地下水资源勘查、物化探及岩土水测试的专业队伍。现有在职职工316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高工48人,工程师51人,技师19人,注册岩土、咨询、安全工程师30多人。经过多年的磨练,通过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水域勘察经验,针对不同的江、湖、河、海勘察条件,形成了一整套水域勘察施工方法,被同行誉为“水上铁军”。2010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水文地质海洋地质勘查院。

6. 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已经结束,其中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已知提名13人,国家最高科技奖可是含金量非常的高啊。他们作为国家的宝贝,他们毕业于那些大学呢?

1、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

1947年生。李兰娟院士,大家都很熟悉了,李兰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目前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后发展很快,从一个普通的医学院,现在已经是国内顶级医学院。

2、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

1934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葛昌纯,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物理冶金专业,1952年毕业。

西南交通大学,曾经是西南铁道学院,是隶属于原铁道部的全国重点大学,现在是直属于教育部的211重点大学。

3、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

1933年生。电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美国MIT电磁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等。

195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电真空专业并留校任助教;1956年至1958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攻读苏联专家的研究生并任专业翻译,

刘盛纲院士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目前德高望重,东南大学电子系曾经参与组建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985重点大学。

4、汪品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

1936年生。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汪院士,本科在外国学习,1955年至1960年,汪品先在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学习,毕业于俄罗斯最牛的大学:莫斯科大学。

5、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1939年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德仁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获得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

武汉测绘学院就是后俩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来并入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著名的985综合性大学。

6、王大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

1935年生。中国核反应堆工程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著名核物理学家,

王大中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的校长,基本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个好像是清华大学的行规。

7、徐至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

1938年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毕业,1965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8、安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941年生。环境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2年安芷生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9、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64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院士、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

1983年刘中民毕业于郑州大学,胡到大连化学物理所读研。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211院校。

10、赵梓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932年生。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

1949-1950年国立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学习。

1950-1952年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2-1953年 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学习。

算是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的校友

11、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

1934生。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何继善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春地质学院,后俩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后来并入吉林大学。

12、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943生。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9月,程国栋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工作。

13、吴祖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1935年生。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实验血液学研究的先驱。

1953年秋,他赴青岛,求学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

结论

这13个国家科技奖提名人,全部毕业于重点大学,最牛的是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最低的也毕业与211重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

看来想在科学界有所发展,毕业得毕业于211/985重点大学啊。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7. 海洋地质是干什么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待遇挺好的。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这么一个水平。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里头的普通科员,每个月的收入是4500元左右。

8. 海洋地质类型

伯利兹蓝洞是已发现的全世界第四深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兹外海约60英里(96.5公里)的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

现今的大蓝洞是一个名闻遐迩的潜水胜地,1971年,海洋先驱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十大最好的潜水地之一 。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在水下面可以看到大型钟乳石和石笋,有的甚至达12米长。

成因

200万年前,地球正处于冰期,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大巴哈马浅滩一带是一片石灰岩地区,冰期时,海底的石灰岩层露出水面,受到风吹雨打。

到了间冰期,温度回暖,海面上升,这里又被淹没。在海水与淡水的交替侵蚀下,岩层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

伯利兹“大蓝洞”所在的位置就曾是一个巨大的洞穴。后来,由于重力、地震等因素的影响,疏松的穹顶坍塌了,成为敞开的竖井。“井口”本来凑巧就比较圆,而在雨水和波浪的打磨下,它日益变得更圆,也更深。当今这个时代,是温暖的间冰期,竖井被海水淹没,就成为引人入胜的蓝洞了

9. 海洋地质环境

现在全世界都重视起了海洋问题,其中包含了海洋地质的问题,现在仍然属于高端科技的范畴,所以说该专业无论就业,还是福利待遇都相当不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