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酸化对贝类影响(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3-06 21:33   点击:19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

环境效应是在环境诸要素综合影响下,物质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果。

环境效应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环境效应按其产生的机理还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

自然环境效应是以地能和太阳能为主要动力来源.环境中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果;人为环境效应则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和生态变异的效果。这两种环境效应都伴随有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是环境诸要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效果。这种效应的许多例子是大家所熟悉的,如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使鱼、虾、蟹等水生生物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也会使鱼贝类水生生物受到严重危害。还有,对森林的滥砍滥伐,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增加干旱、风沙等灾害,从而使农业减产、城市受害,而且还会使鸟类的栖息场所缩减,影响鸟类繁衍,增多虫害等等。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环境化学效应也有大家比较了解的例子,如环境的酸化和环境的盐碱化等。环境酸化主要是酸雨造成的地面的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农业和渔业减产。环境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大量的可溶性盐、碱类物质在水体和土壤中长期积累而造成的,这种效应能使农作物因生长受阻而造成减产,还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质量降低。

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噪声、振动、地面下沉等。噪声与振动主要是由工矿企业的机器和交通道路的车辆造成的。噪声与振动不仅会干扰人的思维活动和工作休息,而且还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另外,地处平原的大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就会引起地面下沉。

环境效应与人和生物的生存及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人类应该高度重视研究这些效应的机理及其反应过程。

2.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不大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5、减少噪音污染

据环球网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音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纳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

6、保护地球整体生态环境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溶于海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据《科技日报》报道,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腐蚀”它们的碳酸钙外壳,甚至对它们造成致命的影响,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7、加强立法和海洋保护教育

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3. 海洋酸化对贝类钙化的影响

  贝壳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所以称为贝壳。

  如果是淡水贝壳相对容易,用一个鱼缸装上淡水就可以了,如果是蚌类,缸底要铺沙子,因为它们喜欢吧自己埋起来。同时要提供相应的食物,螺类一般以藻类为食,蚌类靠滤食水中的微生物。

  如果是海里贝壳最起码要用海水去养,如果用淡水就会很快死去。最好有专业的海水缸和配套器材。具体怎么养要看你说的贝壳是什么品种了,海里的贝壳种类太多了。贝类一般摄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幼虫以及有机碎屑等。(要分种类啊,贝壳种类很多的)

4. 海洋酸化对贝类

保护海洋的方法如下:

1、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的含油污水和油性混合物,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残油、废油必须予以回收,不得排放入海。经回收处理后排放的,其含油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载运具有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船舶,其结构与设备应当能够防止或者减轻所载货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3、沿海农田、林场施用化学农药,必须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4、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5、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6、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进而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对它们造成致命的影响,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5. 海洋酸化会导致什么

大洋酸化的原因,在于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的人造二氧化碳。这些额外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这一过程今天已经可以观察到。海洋酸化尤其影响到形成碳酸钙骨骼和贝壳的生物,如软体动物、海胆、海星和珊瑚等。

海洋酸化即海水由于吸收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酸碱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范围为0-14,pH值为0时代表酸性最强,pH值为14代表碱性最强。蒸馏水的pH值为7,代表中性。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

当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中时,海洋就会酸化。科学家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到2012年,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将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这表示海水的酸度已经提高了30%。预计到2100年海水表层酸度将下降到7.8,到那时海水酸度将比1800年高150%。

6.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的影响

共包括五个战略⽬标和 20 个具体⽬标:

战略⽬标⼀:(通过将⽣物多样性主流化到政府和社会中,解决⽣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成因。)

⽬标 1:最迟到 2020 年,使⼈们认识⽣物多样性的价值并做到对⽣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

⽬标 2:最迟到 2020 年,⽣物多样性的价值被主流化到国家和地⽅的发展、减贫战略以及规划过程中,并以适当的⽅式,纳⼊到国家核算与报告体系。

⽬标 3:最迟到 2020 年,改善激励机制,包括取消、淘汰或改进对⽣物多样性不利的各种补贴机制,以减轻或避免对⽣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推出有利于⽣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的积极的激励机制,做到与《⽣物多样性公约》和其他国际义务协调⼀致,并考虑到国际上的社会经济条件。

⽬标 4:最迟到 2020 年,所有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都采取⾏动,实现或者实施可持续的⽣产与消费计划,确保对⾃然资源利⽤所产⽣的影响维持在⾮常安全的⽣态界限内。

战略⽬标⼆:(减轻对⽣物多样性的直接压⼒,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标 5:到 2020 年,所有⾃然栖息地,包括森林的丧失速度减缓 50%,在可能的地区,使丧失得到完全遏制,退化与破碎化得到显著降低。)

⽬标 6:到 2020 年,所有鱼类、⽆脊椎动物和⽔⽣植物都得到可持续、合法与⽣态系统⽅法的管理和利⽤,避免过度捕捞。对所有已接近枯竭的物种制定恢复计划并采取恢复措施,渔业不再对受威胁的物种和脆弱⽣态系统产⽣负⾯影响,使渔业对资源、物种和⽣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在安全的⽣态界限内。

⽬标 7:到 2020 年,农业、⽔产和林业⽤地得到可持续管理,其中的⽣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标 8:到 2020 年,污染,包括富营养化,被降低到不再危害⽣态系统功能和⽣物多样性的⽔平。

⽬标 9:到 2020 年,外来⼊侵物种及其⼊侵途径得到确认和危害排序,危害较⼤的外来⼊侵物种得到控制或被根除,采取措施控制⼊侵途径,防⽌⼊侵物种的进⼊和定居。

⽬标 10:到 2020 年,将对⽓候变化或海洋酸化影响下的珊瑚礁和其他脆弱⽣态系统的各种⼈为压⼒减⾄最低,以确保珊瑚礁和⽣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功能。

战略⽬标三:(通过保护⽣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改善⽣物多样性状况。)

⽬标 11:到 2020 年,⾄少 17%的陆地与内陆⽔域以及 10%的海岸与海洋,尤其是那些⽣物多样性和⽣态系统服务重要的地区得到保护,主要是通过有效合理的管理、建⽴⽣态典型区域及保护地等良好的联通体系、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以及把这些纳⼊到范围更⼤的景观管理和海洋景观管理来实现。

⽬标 12:到 2020 年,防⽌已知的受威胁物种的灭绝,这些物种,尤其是那些数量锐减的物种的保护状况得到改善和持续保护。

⽬标 13:到 2020 年,栽培植物、养殖与驯化动物以及这些动植物的野⽣亲缘种,包括其它具有社会-经济和⽂化价值的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保护,制定并实施最⼩化遗传侵蚀和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战略。

战略⽬标四:(提⾼⽣物多样性和⽣态系统服务的收益。)

⽬标 14:到 2020 年,提供重要服务的⽣态系统,包括与⽔资源有关的服务、对健康与⽣计以及福祉有益的服务等,得到恢复与保护,同时考虑妇⼥、⼟著和当地社区以及贫困⼈⼝和脆弱⼈⼝的需求。

⽬标 15:到 2020 年,通过保护与恢复措施,使⽣态系统弹性和⽣物多样性对碳汇的贡献得到提升,实现途径是保护与恢复,包括恢复⾄少 15%的退化⽣态系统,以提升对减缓和适应⽓候变化以及防治荒漠化的贡献。

⽬标 16:到 2020 年,《名古屋议定书》⽣效并运⾏,并与国内⽴法保持⼀致。

战略⽬标五:通过参与式规划、知识管理和能⼒建设提⾼保护⽔平

⽬标 17:到 2015 年,每个缔约⽅制定并开始实施⼀个有效的、参与式的和更新的国家⽣物多样性战略与⾏动计划,使之成为⼀种政策⼯具。

⽬标 18:到 2020 年,与⽣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有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著与地⽅社区的实践,以及他们对⽣物资源的传统利⽤都得到尊重,与国家⽴法和相关国际义务保持⼀致,完全纳⼊到《⽣物多样性公约》的履约⾏动中,并在履约时充分得到反映,即⼟著和地⽅社区在各个层⾯上能充分、有效地参与。

⽬标 19:到 2020 年,⽣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与科技、⽣物多样性的价值、功能、状况与趋势,以及⽣物多样性丧失的后果等得到改善或减缓,并使这些技术和⽅法得到⼴泛的分享、转移和应⽤。

⽬标 20:最迟到 2020 年,为有效实施《2011-2020 年⽣物多样性战略计划》,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确保融资程序与已经通过的《资源调动战略》保持⼀致。融资应在现有基础上具有显著增加,该⽬标将根据缔约⽅开展的资⾦需求评估报告的变化⽽变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