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历史与海洋(中国海洋历史发展和海洋文化特色)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3-03 12:51   点击:11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中国海洋历史发展和海洋文化特色

中国的海洋与岛屿特点是: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约为37万平方千 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中国 大陆所濒临的海洋,由北至南分别为渤海、 黄海、东海和南海,勸海为中国的内海。

这 四个海区中,除南海具有大洋海盆特征、深 度较大外,大部分为深度较浅的大陆架,最 适于鱼类繁殖洄游,为海洋水产事业的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有广阔的大陆架 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在经济上具有重要 意义。

沿海岛屿共有6500多个,其中约85% 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约3。58万平方 千米。海南岛次之,面积3。39万平方千米。 钓鱼岛等岛屿位于台湾岛东北的海面上, 是中国最东的岛屿;南沙群岛则是中国最 南的岛屿群。

中国近海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分四个 气候区。渤、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东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海大部分海域 为热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近海海域辽阔,自 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计有鱼类 2000多种,虾、蟹、贝、藻类数千种,近 海石油储量100多亿吨,其他海洋能源总蕴 藏量共约9亿千瓦,以及适合发展盐业的滩 涂数百万公顷。

2. 中国的海洋文化起源

不完全是。

历史上超过3000年文明的古国有10多个,排在前6位的起源于:

1.古巴比伦(今天伊朗伊拉克一带),距今6000年,其文明的创造者来自叙利亚草原,起源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古埃及,距今6000年,起源于尼罗河流域。

3.古中国,距今5000年,起源于黄河长江。

4.古希腊,距今3000年,起源于地中海洞北部。

5.古印度,距今3700呢,起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6.古黎巴嫩,距今3000年,起源于东地中海。

如上六个文明古国,除了古希腊和古黎巴嫩起源与海洋相依,其他四大文明古国均起源于大河流域。

3. 中国的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冒险性、商业性和多元性等基本特征。中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在海洋文化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我们有必要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充分认识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逻辑,探寻中国海洋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延续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

4. 中国海洋历史发展和海洋文化特色是什么

海洋有很多特点,各海各洋各有不同,总体上,海洋有以下几大共同点:

1、面积大,全球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为70.9%。

2、水量大,全球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5%。

3、盐度高,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

4、各大海洋处于连通状态,而将陆地分割。

5. 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

差异的原因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洋文明从事工商业,形成自由平等开放的理念;大河文明从事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造成封闭。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了民主与专制的不同政体形式。

大江文明处于大江大河流域,适宜农耕。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但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需要建立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造成了与海洋文明的明显的不同。

6. 中国海洋文化的鼎盛时期和繁荣时期的代表是什么

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朝代灭亡的原因总结。

【夏】-471年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

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

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灭亡原因:

1、内部生产力的衰退;

2、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

3、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

4、夏“桀”的个人因素(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大兴土木,亲近佞人)

【商】-510年

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殷”。

经历17代31王(共510年)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灭亡原因:

1、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

2、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

3、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4、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导致了大量的奴隶反水。

【周】-791年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成王时期营建洛邑;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及“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魏、韩、赵、秦)两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约为791年。

灭亡原因: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4、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架空,加之周平王东迁后更加沦为傀儡;

6、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坏,各地诸侯王的势力日渐增大;并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发展自己势力。

【秦】-15年

秦王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而来,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面)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雒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开始建国,占领东周王室在关中的领地。

春秋时期秦穆公任用虞国的百里奚为相,辅佐其施德诸侯,树大国威,向西拓展称霸西戎;而秦孝公起用“商鞭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等富国强兵政策,使其为后来一统中国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后秦王嬴政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灭亡原因:

1、统一后,没有给人民休养生息,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沉重;

2、政策律法没有做及时调整,和平治世下刑法依然残酷;

3、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像陈胜吴广这样的一群亡命之徒,也能攻下大泽乡;

4、原六国贵族后裔复辟势力过于强大,秦二世个人能力素质有限;

5、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斗争;最终导致秦朝内部统治四分五裂,完全丧失平叛的主动权。

【汉】-422年

汉王朝(前202—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最远达到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降服中亚大国大宛,西域臣服,开拓了“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的广袤国土,昭宣时期再次复兴。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汉朝时期,许多人将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其疆域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西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且文化的统一。

两汉王朝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夏族因此逐渐被称为“汉族”。

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灭亡原因:

1、外戚、宦官势力膨胀,各自结成利益集团,无休止的争斗乱政;

2、娃娃皇帝太多(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依靠外戚掌权);

3、土地兼并严重(私有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4、地主豪势力强大,后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5、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魏】-46年

魏朝(220年—266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

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灭亡原因:

1、新魏主更换太快,后期太小,难以驾驭士族权臣;

2、宗室权力被过分削弱“煮豆燃豆萁”,外姓将领独大,夺权时曹魏皇室没有外援;

3、司马懿太长寿,强大的司马氏家族兴起无人制衡。

【晋】-156年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265年—316年),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

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晋愍帝迁都长安,使少数民族乘虚而入,建立了十六个国家,3年后匈奴族首领刘渊攻克长安,俘晋愍帝,316年西晋灭,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317年-420年),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原因:

1、统治集团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权力分散;

2、白痴晋惠帝无力控制全局,导致宫廷实权派内斗,以及八王之乱,耗竭了国力;

3、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导致小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

【南北朝】-169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

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前赵 ( 匈奴)、后赵 ( 羯)、前凉 ( 汉)、后凉 ( 氐)、南凉 ( 鲜卑)、北凉 ( 匈奴)、西凉 ( 汉)、前秦 ( 氐)、后秦 ( 羌)、西秦 ( 鲜卑)、前燕 ( 鲜卑)、后燕 ( 鲜卑)、南燕 ( 鲜卑)、北燕( 高句丽、汉)、胡夏 ( 匈奴铁弗)、成汉 ( 氐)】,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萧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萧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与我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

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胡化汉人所建。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灭亡原因:

(南朝)

1、门阀势力各自为政,门阀与皇权摩擦争斗不断;

2、受外来势力经常侵扰,经济受创,政权不是很牢固;

3、部分皇帝昏庸残暴,荒淫奢侈,激起地方将领叛乱;

(北朝)

1、六镇(北魏贵族将领)之乱,引起了各族人民激烈的斗争;

2、土地兼并严重引发社会矛盾,动摇国家(东魏、北齐)根基;

3、权臣势力过大,皇帝年幼(西魏、北周)难以驾驭。

【隋】-37年

隋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隋朝更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

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隋朝灭亡为止,国祚38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

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清差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京师大兴城(今西安)和东都(洛阳)。

7.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

引源传说:据说女娲娘娘说:万物能食人皆食之!华夏子孙把饮食内容和饮食文化发挥到了极高的位置!人类第一件大事就是吃!没有吃人生存的基础将一切都不存在!据说人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据说人不喝水超不过三天、不吃东西超不过七天就要升天了!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真实的定义了吃喝为人第一要务满足!

事实需求:华夏子孙根据人体第一需要,成长和营养需要,对可食之物进行着无休止的探索,对食物如何食用进行着无休止的研究,因为人的吃也是无休止的!经过历史长河的人类发展,在基本满足吃饱喝足的基础上让中国人的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吃文化!

一、从东南西北方向说起:中国的最东边是大海,大海里面的物种丰富到现在也没全探索完毕!从大海索取的第一物品是海盐,(当然还有土盐)人不吃盐会浑身无力,人的食物无盐就会失去美食的光辉,盐就是食物天下第一的作料!

东西方来说:东方地区最突出的饮食特点应该是鲜!一说鲜,大家都知道海鲜(淡水里的河鲜是不是也应该算一类!)!没错,台湾岛的乌鱼籽名扬海外!螃蟹肉质细嫩,膏似凝脂,蟹黄肥,味道鲜美!虾、鱼、贝、蛎、龟、螺……桃花岛的海带、舟山的紫菜、裙边菜等等!海鲜类物产丰富,通过生、熟、腌、干、配、形!蒸、煮、煎、炒、汤把味道提升的鲜上加鲜!

西方地区首推四川的麻辣酸爽和厚重!麻辣味刺激人的神经味蕾,让人从里到外的舒爽出汗滴出毛孔,饮食如果吃出满头大汗绝对舒服!还可以去除人身体里的湿气!酸爽开胃让人食欲大增,足满果腹之欲!人生第一大欲望就是吃喝!

二、从南北来说:南方地区吃的精细花巧!单一食材多种做法,多种味道!食材搭配精雕细琢,更流传下来很多配方秘方成为传后的宝贝!北方地区吃的主要是味道浓郁!东北的大乱炖,柴锅炖很多食物互相融合,互相渲染又爆露自己的本色!涮羊肉、红烧肉、筋头巴脑……那种肉欲浓郁之香重让你解馋!还有南甜北咸之说!

四方在饮食方面有主有次,有相同有不同,源远流长!四方吃食又互相交织,盘根错节,借着历史时代的推进,人流大迁徙和传播,美食四面八方互相融合推销,又各自保持自己的特点特色!山珍海味极尽美食的高峰!把能吃的植物动物淘换加工一个遍!

三、中华大地早期有八大菜系一说,后来加上楚菜和京菜成为十大菜系,就是鲁、川、粤、闽、苏、浙、湘、徽、楚、京系!川菜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声誉!粤菜以食在广州而闻名,在世界有中国菜代表之称!苏菜重现场调制,保持原汁,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鲁菜以清、鲜、脆、嫩著称!楚菜以湖北得天独厚的淡水河鲜为本,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原汁原味,菜式丰富!浙菜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不腻。湘菜讲究调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浓鲜。徽菜讲究火功,善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闽菜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香,色美味鲜!京菜因京都原因品种复杂多元,兼容并蓄八方风味,名菜众多,难以归类!各个菜系由食材入手,多种方法方式,掌控其时间火候做出美味佳肴。各个菜系内部又分好几个流派,专注于自己的特色!

四、从民族来说:中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饮食!例如蒙古族的烤全羊,回族的面点,苗族的酸汤鱼,傣族的猪肉干巴,傈僳族的漆油炖鸭,藏族酥油茶,壮族的宁明壮粽,朝鲜族的泡菜,高山族的美酒,纳西族的丽江火腿粑粑,布朗族的竹筒茶,阿昌族的酸辣谷花鱼,怒族的琵琶肉,鄂温克族的酸奶子,鄂伦春族的烤肉,赫哲族的杀生鱼,门巴族的荞麦饼,白族的柳蒸猪头,保安族的馓子,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饭,德昂族的酸笋炖鸡,东乡族的栈羊肉,侗族的生酸菜……各族人民利用身边能找到的任何食材,运用勤劳和智慧丰富自己的餐桌!

五、从古到今华夏子孙从个人挖掘研究吃喝,从家庭挖掘研究吃喝,从社会挖掘研究吃喝!

古时候很多诗人用诗词文章赞美美食美酒!

例如:桃花流水鳜鱼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葡萄架下溢清香,瓜果垂涎任品尝……

还有很多名人喜爱吃喝的享受,东坡肘子听说和苏东坡有关;称美酒为琼浆玉液的李白;尝百草的神农氏;茶道的始祖陆羽;发明豆腐的刘安;发明发现饮食美味,用诗词歌赋赞美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怀!

六、中国饮食文化从食材源头开发挑选和利用食材的本体特点,衔接食具的运用与创新,精益求精,搭配融合,精心调和,再美食上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用其“滋、养、补、润”对人类进行养护。中国人民根据历史人类发展以来,智慧勤劳人们的饮食经验、饮食文化交流、饮食传统传播、结合新时代新发现,为中华大地开辟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天地,并继续探索研究继续发扬光大,走向全球!(图片来自网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