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能含碳(海洋有机碳)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2-11 11:35   点击:14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有机碳

    两倍,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扩展知识

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

此次试开采同时达到了日均产气一万方以上以及连续一周不间断的国际公认指标,着不仅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2. 海洋有机碳研究国际大牛

至今,已探明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据估计,石油的储藏量约在1000-3000亿吨,天然气约为13万亿立方米。

我国在近海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以及台湾浅滩等7各含油气盆地。据估计,在这些盆地中石油储量达40-150亿吨,天然气达2.8兆立方米。

据报道,除害底沉积盆地中含有石油和天然气外,海洋生物较重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由美国发现的与巨大的马尼拉礁有关的油田就有37个,加拿大西部发现油气田总数达300多个,其储量占该国油气储量的60%以上,其中有名的天鹅丘油田可采储量达1.76亿吨。生物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更展示了开发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美好前景。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它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且还蕴藏着比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更多的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水),据估计,这些天然气水合物中有机碳含量为全世界已知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中所含有机碳总量的2倍,他的储量巨大,可供人类利用1000年。所以说海洋是能源宝库

3. 海洋有机碳调查检测项目

化学poc又叫颗粒有机碳( POC) 是指不溶解于水体中的有机颗粒物质,一般以毫克碳/升或微克碳/升表示,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海洋颗粒有机碳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贯穿于整个海洋生物泵-动力作用-物理化学作用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关键控制环节之一

4. 海洋有机碳主要以颗粒态

1、维持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孕育了众多蟹类、贝类、螺和昆虫等底栖动物,还有以它为食的鱼虾和鸟类。

2、抵御灾害

其茂密的树枝和发达的根系能抵御台风、海啸和风暴潮。

3、净化环境

红树林能净化水体里的营养物质,吸收和降解有机污染。

4、固碳

红树林在固碳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滨海湿地既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能促进潮水中颗粒态有机碳的沉降。

红树林丰富的生态功能,带来了独特的科研、教育、生态旅游和景观价值。

5. 海洋有机碳主要以

全球海底“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以上。可燃冰在陆地和海洋中都有分布。在陆地上,主要分布在冻土带中。所谓冻土带,简单说就是在一些高寒地区,土壤在某些季节会因低温而被冰冻,甚至有些地方是常年冰冻的,这就是永久冻土带。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有可燃冰。

在海洋中,目前的资料看,可燃冰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附近的大陆坡,以及一些海洋盆地、海沟附近。所以看起来,海洋可燃冰的形成可能与斜坡地形是有关系的。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关于它形成的机理,现在仍在摸索中。

6. 海洋有机碳主要来源

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碳循环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20年可完全更新一次。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碳储存于地壳岩石中,岩石中的碳因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化学作用分解后进入大气和海洋,同时死亡生物体以及其他各种含碳物质又不停地以沉积物的形式返回地壳中,由此构成了全球碳循环的一部分。碳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控制了碳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沉积物和大气、生物圈及海洋之间的迁移。

7. 海洋有机碳同位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冰期事件?又是什么导致了冰期的结束?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吉涛研究员等通过对相关地层的锶、碳同位素综合研究,认为显生宙最大的一次冰期事件——晚古生代大冰期的开始,是由大陆风化和有机碳在陆地上的埋藏(形成煤炭)所导致,提出大冰期的最高峰是由有机碳埋藏由大陆转向海洋导致。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质学》杂志。

晚古生代大冰期是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主要发育在南方冈瓦纳大陆的一系列多幕式的冰期事件。与之前新元古代及奥陶纪末期的冰期事件不同的是,晚古生代大冰期事件是地球上在动植物繁盛以来最重大的冰期事件,记录了陆地自有植被以来,唯一一次从“冰室气候”向“温室气候”的转变。因此,对晚古生代大冰期古气候的系统研究对于认识当今地球系统从“冰室气候”向“温室气候”转变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本项研究对华南石炭纪–早二叠世连续沉积的斜坡相碳酸盐岩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牙形刺锶同位素研究。该锶同位素曲线间接的反应了当时大陆风化的变化速率,且与当时的泛大陆造山运动、热带雨林的繁盛与衰败、以及泛大陆赤道附近的古气候状况具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将该锶同位素与同时期全球无机碳同位素以及古二氧化碳浓度等的对比研究,佐证了晚古生代大冰期的起始与加强是由大陆风化和有机碳在陆地上的埋藏(形成大量煤炭)导致的,同时首次提出大冰期的最高峰是在大陆风化整体下降及热带雨林植被更替的背景下,有机碳埋藏由大陆转向海洋所导致。

该研究重新厘定并填补了石炭纪–早二叠世的海水锶同位素变化趋势,为该时期地层对比提供了较为精确的锶同位素地层,是我国申请石炭系“金钉子”的重要工作之一。

同时,该研究为晚古生代大冰期全球古气候变化与古海洋循环提供了有力的生物地球化学证据,是我国对晚古生代大冰期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综合性成果之一,也是国际上探讨当时环境演变过程和控制因素的标志性成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