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亚远离海洋(亚欧大陆濒临的海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2-10 03:22   点击:15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亚欧大陆濒临的海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2. 中亚地区西部濒临什么海

中亚五国大概有7300万人。

1.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这个名字来自它的主要民族,哈萨克。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邻中国。其陆地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2%。其领土横跨亚洲和欧洲,以乌拉尔河为洲界,总人口1839.57万。

2.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的一个内陆国。它北面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面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南面与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面与中国接壤。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制度是单一的议会制,主要民族是吉尔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国土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

3.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另一个是列支敦士登)。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濒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国土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37.58万人。

4.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中亚国家,位于伊朗北部,东南与阿富汗接壤,东北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西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濒大海。这是一个内陆国家。因为地处地中海地震带,经常受到地震威胁。土库曼斯坦国土面积48.8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85.09万。

5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位于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是中亚五国中唯一的非突厥语国家,也是中亚五国中最小的国家,国土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8万。

3. 中亚离海最近的地方是

中亚 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国家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

中亚(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内陆地区。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与中国相邻的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 河流 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 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巴尔喀什湖,阿拉湖,伊塞克湖 地形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气候 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植被 以草原、荒漠为主。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它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中东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争夺宝贵的淡水资源和石油资源,常年战争不断。“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也门、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共17个国家和地区

4. 中亚海陆位置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地质特征

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1760年,G.阿尔杜伊诺把岩石分成3个纪:第一纪为结晶岩;第二纪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纪是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海相贝壳。1829年,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时,把地层之上的松散沉积层称为。第一纪、第二纪已废弃,第一纪大致相当,第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古近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又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又分为更新世、全新世。

喜马拉雅山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喜马拉雅山耸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

古近纪气候较此前的冷,晚始新世和渐新世南极大陆出现小型冰盖,中新世中期那里形成的冰盖已相当于现代的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现格陵兰冰盖,其后200万年间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见于几个大陆。

地质运动

构造阶段

新生代包括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侏罗纪至第四纪以前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而第三纪这一阶段称为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

1.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两大地槽继续向地台发展

新生代地壳发展主要方面由活动趋向稳定,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貌逐步接近现代状况,从活动区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1)第三纪早期,中生代以来两个活动区还在继续活动。

地壳发展

从欧洲阿尔卑斯山部分地区,亚平宁山、喜山地区,地壳还处于活动状态,表现为横亘东西的大海槽--古地中海(特提斯)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紧靠中生代褶皱带外侧(太平洋一侧),还在不断下陷,处于非常活跃的地槽阶段,以及相邻的大陆(西欧、俄罗斯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东部)等明显下沉引起全球性的海侵,因此早第三纪海侵是新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

(2)第三纪晚期和第三纪末,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古地中海强烈褶皱返回,横亘东西的山脉取代了昔日的海洋,从北非的阿特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仟,东延至高加索、喜马拉雅,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山系,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就已高出海面5000米了。残存的地中海及东南亚一带仍为海槽。

(3)第三阶段,喜山运动后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地区继续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因喜山上升而隆起,南带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环太平洋地槽内带不断隆起,安第斯山继续隆起,东北也相继上升,活动区推移至如今的海沟,西太平洋群岛进一步发展,台湾脱水而出。

2.地壳发展由稳定又重新趋向活动--进化到地洼发展新阶段

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到地洼初动期阶段,燕山运动后进入到极烈期,喜山运动后活动性仍继续发展,因此新生代是地壳的回春期。

(1)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和断块活动。断裂活动有一些继承中生代的断裂,另一些是新生的。断块活动,是指几组断裂切割一个地区,使其隆起或下陷的一种断裂组合活动。如庐山经断块活动被抬升,华北平原、汾河、渭水流域断裂后则下陷,前者称断隆、断块山,后者称断陷盆地。这些断裂活动至中生代以后又比较活跃,表现强烈。

(2)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伴随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出现广泛的岩浆活动,以喷发为主。例如德干高原玄武岩、东北五大连池、台湾、海南、福建、浙江、云南等地,新生代以来都发生了强烈喷发。

(3)加里东及海西阶段的一些古老褶皱带在新生代以来也重新活动,表现强烈的上升及断陷下沉,形成巨大的山系和巨大的深坳盆地。

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大型盆地和巨大山脉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都是因此形成。新疆的三山两盆、欧洲的莱茵地堑便是一例。

5. 亚欧非濒临的海洋

里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

土耳其海峡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6. 中东濒临的海洋

       沙特阿拉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暖热气流下沉不易降雨,盛行信风,空气干热,蒸发量大。这是沙漠形成的基本原因之一。沙特成为沙漠就是这种原因。

形成沙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海洋寒流的影响。寒流的海水温度较低,水汽蒸发少,致使寒流流经的区域附近降雨减少。比如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撒哈拉以西的加纳利寒流,南非以西的本格拉寒流是这些地方成为沙漠原因之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