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化学海洋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2-04 18:44   点击:9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2011年8月16日6时57分,载有“海洋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卫星遥感信息。

海洋二号卫星搭载着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遥感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连续探测的能力,能够实现全球海洋 高精度、多要素同步测量,可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浪高、海流和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报和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实测数据,将改变和加深人们对全球海洋的认识,有效预报海洋灾害,提高海上活动的海洋环境保障能力,服务于海洋灾害监测预报、大洋极地科考、海洋维权执法、海洋资源 开发和保护、海洋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

2.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试卷

参考答案:(1)、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很好。

国企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是心中理想的工作。因为国企单位收入稳定,待遇好。特别是海洋环境监测这种工作,发展潜力无限,还特别体现人生价值。

一些学习海洋生态相关专业的同学都会跃跃欲试,但是研究类型的单位专业性比较高,学历门槛也相对很高。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干啥的

从事环境变化监视、检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影响评价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任务

1. 分析、评价区域环境质量;

2. 进行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空气质量、酸沉降监测,农村环境和环境背景值监测,近岸海域、物理和生态环境监测;

3. 进行重点监控企业监督、监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4. 提供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和技术指导;

5. 开发建设区域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提供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质量技术支持。

5.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有

海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水产品、饲料、鱼药等行业生物技术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和推广的相关行业。海洋技术专业:结构工程师、水上技术服务、机械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水上技术服务员、管道工程师、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区域经理、船舶结构工程师等。本专业适合研究生入学考试。

海洋技术面对土地资源的逐渐枯竭,专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专业,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勘探、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也可以从事水产品、饲料、鱼类医药等生物技术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和推广的相关行业。

6.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之污染物检测

自然资源监测是在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形成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基础上,掌握自然资源自身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情况的一项工作,实现“早发现、早制止、严打击”的监管目标。根据监测的尺度范围和服务对象,分为常规监测、专题监测和应急监测。

1. 常规监测

常规监测是围绕自然资源管理目标,对我国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定期开展的全覆盖动态遥感监测,及时掌握自然资源年度变化等信息,支撑基础调查成果年度更新,也服务年度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以及各类考核工作等。常规监测以每年12月31日为时点,重点监测包括土地利用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年度变化情况。

2. 专题监测

专题监测是对地表覆盖和某一区域、某一类型自然资源的特征指标进行动态跟踪,掌握地表覆盖及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等变化情况。专题监测及其监测内容如下:

(1)地理国情监测。以每年6月30日为时点,主要监测地表覆盖变化,直观反映水草丰茂期地表各类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满足耕地种植状况监测、生态保护修复效果评价、督察执法监管,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宏观分析等需要。

(2)重点区域监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三江源、秦岭、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和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以及青藏高原冰川等重要生态要素,动态跟踪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决策落实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等情况,监测区域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等变化情况,服务和支撑事中监管,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

(3)地下水监测。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开展主要平原盆地和人口密集区地下水水位监测;充分利用机井和民井,在全国地下水主要分布区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脆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开展地下水位统测;采集地下水样本,分析地下水矿物质含量等指标,获取地下水质量监测数据。

(4)海洋资源监测。监测海岸带、海岛保护和人工用海情况,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海洋化学要素、海洋污染物等。

(5)生态状况监测。监测水土流失、水量沙质、沙尘污染等生态状况,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及损毁情况、矿区生态环境状况等。

3. 应急监测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的部署,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突出“快”字,响应快,监测快,成果快,支撑服务快,第一时间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支撑。

自然资源监测要统筹好各项业务需求,做好与各项监测工作和服务应用系统的衔接和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已有各类监测站点的作用,科学设定监测的指标和监测频率,建立全国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网络,实现监测站点实时数据共享,逐步建成自然资源监测体系。

7.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请简要说明海洋监测规范是什么?

《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总则》,规定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它海域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监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