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现代海洋战争战略战术研究(海战战术发展)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1-20 17:56   点击:15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现代海洋战争战略战术研究

孙子兵法, 世界著名战役英汉读本,独步世界大战中的欧洲, 国防理念与战争战略/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 硝烟中的智慧(经典战役启示录),联合舰队内幕-旧日本海军主战装备与太平洋战争,兵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中国海洋战略研究文集,孙子兵法与带兵之道, 天书破解,基于效果作战,解读制空权/世界军事名著导读系列丛书 等——

2. 海战战术发展

所谓群狼群战术,即用几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时,集中几艘潜艇力量,攻击一个海上目标,用几艘潜艇的攻击力来摧毁重型舰船。. 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受到重大损失。  狼群战术具体方法:行动中一般要派出数艘舰艇在海上进行游猎,当发现目标后,进行水下跟踪.一艘“狼头”舰来指挥 “群狼”的统一行动。狼群一般都在夜间攻击,狼群中各艘潜艇从对方护卫舰队的间隙或侧翼隐蔽地穿过去,躲过其火力打击屏障,向目标靠近。白天,各舰艇在四面八方占领有利攻击阵位,隐蔽在水下,夜间突然升出水面,同时向目标发射鱼雷。由于多艘潜艇同时对同一目标发动攻击,这样,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时可以出现有几枚鱼雷命中同一目标.这样,“狼群战术”可以取得较大战斗效果, “狼群战术”因此而得名。

3. 《海军战略》

美国马汉。《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是马汉海权理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海权论》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4. 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深海海底,“科学”号首次实现我国深远海探测的“多兵种作战”,“探索一号”使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深海科考和载人深潜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全面提升,实现了我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到达深海才能真正了解海洋

海洋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现在大概只了解了5%的海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孙松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00~3800米,如果不能到达深海,是没法真正了解海洋的。”

因此,一个能够探测深海的移动平台至关重要。2012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应运而生。

作为国家开展深远海综合科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不是一条普通的船,而是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孙松表示,不同于一般的设备研发,“科学”号实现了科考船与考察设备之间的高度契合、船舶操控和海洋探测一体化、船载设备的性能与科学探测目标一致,做到能用、好用、系列配套、综合配套,不单纯强求单项指标的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英国《自然》杂志曾两次跟踪报道“科学”号,称“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开展深海研究的能力”,“‘科学’号对西太平洋的大规模综合考察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人的又一个创举”。

“下一步,我们要自主研发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更多的还要科学思维的转变,发挥中科院得天独厚的综合性优势,与相关研究所进行海洋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共同发展。”孙松说。

正如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启动会上所说:“深海本没有路,我们无须跟踪,我们就是道路。”

从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新

2012年,承载着中国人深蓝梦想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7000米,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的名字。

中国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走过的路。作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而且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分别研制的控制系统与声学系统,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优势中的两项。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控制系统在“蛟龙”号2018年的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中运行状态良好,将在明年1月具备海试条件。

有了第一步,才能迈出第二步。作为“蛟龙”号的兄弟,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最大的不同是实现95%以上国产化。

“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在‘深海勇士’号中同样发挥了‘最强大脑’的作用,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海斌说。

从7000米到4500米,这不是走回头路,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顾问刘心成告诉《中国科学报》,“深海勇士”号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大厚度钛合金载人舱设计制造、大深度浮力材料、低噪声深海推力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降低了运维成本,有力推动深海装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

向世界海洋最深处进军

4500米并不是我国自主研制潜器的最终目标。我国已经部署了11000米大深度项目,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由于有了‘深海勇士’号的技术积累,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十大核心技术全部攻克,正在进行分机制造、联调试验,预计明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各个部件的制造、联调和分项试验,随后将进入总装阶段。”刘心成相信,中国人有望在“第一个一百年”到来之际,到达世界海洋最深处。

事实上,早在3年前,我国深海科考已经进入了万米时代。

2016年,中科院深海所组织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我国首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多型设备突破万米深度,获取大量万米深渊生物和环境样品,标志着中国深渊科考挺进万米时代。

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斗”号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到了108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此外,由该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刘心成表示,在2016—2018年的3次深渊科考中,我国国产装备46次下到万米深度,获得深海生物、微生物、沉积物、水体等的样品、数据和视频,丰硕的科考成果为深渊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证明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深海深渊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可以预见,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再次创造新的“中国深度”。

5. 海洋战略对未来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论文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6. 现代海洋战争战略战术研究方法

新军事变革对现代战争形态产生的重大影响:

新军事变革根本性的动摇了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以来的传统制胜要素。

第一,优势转型。

新军事变革所带来的指挥、控制、通信、情报、打击和毁伤评估的综合化与系统化,使原本分立的武器系统和分散的作战单元被联接整合为紧密的行动整体。战场优势继从兵力优势转入火力优势之后,正日益由火力优势转入信息优势。掌握信息优势一方通过先期发现、先期决策、实时指挥、实时攻击,频频以“先手”投子布势,置对方于全局被动。在信息化战争中,连续、实时、高速流动的信息,已经不再单单是情报传递,而且成为一股巨大的战争能量。信息战成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登上战争舞台,制信息权成为一个全新的夺取胜利不可或缺的制高点。

第二,信息技术导致战场日益透明。

在传统军事经典的“克劳塞维茨三要素”中,第一要素即克氏提出的“战争迷雾”:由于战争中信息的不准确与不全面,要获得对方全面准确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但在现代条件下,由太空卫星、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地面各种传感器所组成的侦察探测系统,正在使战场态势日益透明,尤其是在对方不具备如此技术力量的条件下,战场“单向透明”作为压倒性优势已经出现。在这一优势作用下,战斗单元的集结、分散、火力发挥、机动、作战保障等具有更高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以及更强的战斗能力。在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人们看到过去最不擅长夜战、最畏惧夜战的美军,通过红外夜视、微光夜视热成像、雷达等光学和电子设备,竟然使黑夜成为其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的最好时段,开始频频在夜间发起攻击,使战斗可以不分昼夜地连续进行。

第三,“非线性”与“非对称”日益成为战争指导原则。

传统战争是线性战争,“前线”、“后方”概念在军事领域不知延续使用了多少年。在信息化条件下,己方的前后方多数要点都可能既在对方太空侦察探测范围之内,又在对方远程火力精确打击范围之内,传统的线性作战被冲击得支离破碎。信息技术还造成前所未有的不对称。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运用这一优势迅速形成与对手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通过所谓“武器智能化”、“战场网络化”、“指挥自动化”实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和作战过程全程监控,获得与以往相比更为巨大的战场优势。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连续证明:信息不对称正成为现代战场上最大的不对称。它给一支军队带来的杀伤,远远超过传统的火力或兵力不对称。特别是在不对称原则日益上升为战争指导原则的前提下,缺乏信息搜集、捕捉、传输、整合能力的一方,越来越容易遭到对方依托信息优势发起的“先发制人”式的攻击。

第四,信息化进程推动军事组织结构和指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马克思指出:“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信息化带来的网络与数据链系统,使信息多路分发和平行共享成为可能,上级与下级、本部与友邻、军种与军种之间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真正意义的三军联合。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队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是保持适度缩小的军队规模,战斗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由于增加了信息化技术装备,战斗力不断提高。二是调整军兵种建设力度,各国都在增加高技术兵种,同时普遍加大海、空军建设力度。三是突出天、电(磁)等技术部队的发展,军事航天力量、导弹部队及导弹防御部队、电子战和信息战部队等成为军队建设新的重点。

第五,作战思想出现重大转变。

社会物质技术条件从来是制约军队作战思想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技术条件,就必然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思想。所以列宁认为,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现在“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已在多个战场成为现实;“斩首战”、“要点打击战”、“网络瘫痪战”正在对过去广泛实践的歼敌有生力量思想形成重大冲击;战场感知能力上升为夺取未来胜利的重要能力;太空正在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制信息权成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的关键;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成为掌握战略战役主动权的关键。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当今时代,信息要素正成为军事力量构成的关键要素,系统集成正成为军事力量结构的基本形式,速度与精确正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主要目标追求。

第六,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机械化的标志是自动化,信息化的标志是智能化;前者使人的体力得到极大延伸,后者则使人的智力得到极大发挥。古今中外多少军事家感慨:没有什么事物像战争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和变数,充满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余地。今天的新军事变革非但没有压缩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余地,反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人们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个空间和余地。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武装力量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以质量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与核心。不论兵力制胜、火力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如果说在人类数千年战争史上包括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军事人员的质量缺憾一般都还可以通过数量去弥补,那么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质量缺憾变得越来越难以通过数量来弥补。这也就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