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海洋工程 > 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指标(海洋气象资料)
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指标(海洋气象资料)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2-31 12:01    点击:243   编辑:admin

1. 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指标

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生成的。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肘,由于水汽的增加以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这时,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当凝结的水滴增大、数量增多,使天空呈现灰白色、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时,便形成雾。纯粹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晶雾。

海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在低空积聚的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二是水滴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雾的种类甚多,根据海雾形成特征及所在海洋环境特点,可将海雾分为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等四种类型。

常见而范围比较大的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而生成的平流冷却雾。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海雾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近岸海区的海雾常出现在寒流流过的海区,因而海雾的分布与海流的关系甚为密切。

平流雾是空气在海面水平流动时生成的雾。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寒冷区域,春季多见于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和大西洋的纽芬兰附近海域。我国春夏季节,东海、黄海区域的海雾多属于这一种。冷空气流经暖海面时生成的雾叫平流蒸发雾,多出现在冷季高纬度海面。

混合雾是海洋上两种温差较大且又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产生的雾。因风暴活动产生了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冷季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混合形成冷季混合雾,暖季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空气混合则形成暖季混合雾。

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称为辐射雾。多出现在黎明前后,日出后逐渐消散。在海滨、港湾和高纬度内海,由于油污或杂质覆盖在海面上生成的雾,称浮膜辐射雾;因海水蒸发而在低空积聚的盐粒层上形成的雾,叫盐层辐射雾;在高纬度冰雪覆盖的海面或巨大冰山面上形成的雾,叫冰面辐射雾。

海面暖湿空气在向岛屿和海岸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地形雾。如青岛崂山东南坡和舟山群岛普陀山,春夏季节就经常云雾缭绕。

实际上,任何一种海雾的形成过程都不是单一的,

2. 海洋气象资料

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

3. 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指标有哪些

海洋检测主要是对海洋水体、沉积物、海洋生物体、海洋大气、气象、水文、海冰等生态健康环境的监测和调查活动,是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海洋灾害预测、海洋资源利用与管理、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海洋检测过程:取样,化验,数据整理,上报;目的:了解海水质量,受污染的程度及变化情况。

4.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

400米左右。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5. 海洋气象状况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极值一般比大陆后延1个月,如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地区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秋季暖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

海洋性气候优点:日温差、年温差不大,降水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海洋性气候缺点:晴天较少,多云雾天气,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6. 海洋水文数据

北极所在地是一片海洋,叫北冰洋。尽管北冰洋的大部分洋面被冰雪覆盖,但冰下的海水也像全球其他大洋的海水一样在永不停息地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着。

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

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

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

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立方千米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立方千米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立方千米淡水。

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立方千米的规模,经过深,宽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7. 海洋水文气象监测指标是什么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8. 海洋水文观测

一是研制阶段;二是试用阶段;三是实用阶段。

海洋浮标是海洋水文水质气象自动观测站,为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气)开发、港口和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