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大规模军转民是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的,当时中央要求军工企业借助自有的先进技术去开发民用产品,这对于提高当时我国民品质量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并且要形成以民养军、以军促民的良性循环…随即我国一大批军工企业开始转产民用产品,比如说图片上的嘉陵摩托、重庆长安微面、长虹电视…船舶工业也开始大规模的开始接单大量的民用船舶的建造。 总之,我国的军用技术成功的转化成民用产品的范例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这里只提及一个关系到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军转民技术,图片上的033型潜艇军迷们都很熟悉,它的我国第一代大规模建造的水下兵器,建造数量超过了85艘之多,它可能是二战以后世界上建造最多的单一型号潜艇,这样多的潜艇构筑了我国近海防御的水下长城,有它的存在使得外国列强海军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从海上入侵我国了! 说到这有看官会问:033型潜艇的技术与民品有多大的联系?怎么还与吃饭有关联? 我们都知道建造潜艇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耐压壳体,它的建造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潜艇能否潜航的问题,如果在HY80等级钢板(型材)当中出现一个瑕疵就有可能导致潜艇在潜航时经受不住海水巨大压力而沉没,所以潜艇的钢板不但要强度大,大批量生产时还要技术稳定。 033艇的耐压壳体分段,图片上的这个工序叫做:内水压力测试,就是将分段的两头堵死,然后将海水灌入同时进行加压,加到30个大气压时停止,这就相当于在海水下300米的深度,再静置48小时观察那个地方漏水(主要是焊缝处),标记后再进行补焊,如果没有漏水表明这个分段建造没有质量问题。 耐压壳体的建造对钢板的冷弯、冲压、焊接…等技术都非常高,冷弯和冲压的精度/弧度,焊缝的质量都有很高的标准,潜艇的耐压壳体是技术等级非常高的压力容器,如果能熟练的掌握它的制造工艺,那么在民用压力容器的制造方面就会很轻松。 图片里的这个设备是合成氨的压力罐,而合成氨是生产化肥的最主要原料,但合成氨(NH3)的生产设备在运行当中需要的是高温高压和催化,才能合成出来氨,长时间的高温高压对设备的要求是严酷的,特别是压力容器,除正常检修之外是不能停产的,这就需要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主要技术来源于大口径火炮炮管制造工艺)有很高的耐受性能,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对设备制造工艺非常高…而潜艇的耐压壳体的制造工艺正好满足了技术需求,所以合成氨生产设备的制造工艺都是制造潜艇和大口径炮管工艺衍生出来的。 有了制造合成氨的全套生产设备之后,我国从1980年代初合成氨的产量就到达了1800万吨,是世界上合成氨生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化肥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位,有了化肥我国的粮食产量才稳步提升,有了粮食才能转化为肉蛋奶…这些高蛋白食物,所以从根儿上来说咱们现在的食物极大的丰富了就是因为掌握了制造潜艇耐压壳体工艺。 反观印度耕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位,但印度的粮食产量至少我国的40%左右,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熟练掌握潜艇耐压壳体制造技术,广大农村不得不以牛粪为主要肥料,以至于牛粪被印度算在了GDP当中,可见牛粪对印度的重要的是,但牛粪的肥力不可能与化肥相比!根据测算7吨牛粪才能抵上50公斤化肥的肥力,所以印度粮食产量一直都很低。 除了合成氨之外,石化工业也需要大量的耐压罐体和高压管线,石化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少我们穿的化纤面料和纤维都是石化制品,而储备最基本液化气体的这些球罐同样是来自潜艇的制造工艺,可见“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在潜艇制造上的确如此。 这张照片非常的珍贵,里面的033艇是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川东船厂(涪陵船厂)建造的,距离它服役的地点东海舰队有一千多公里远,那么为啥要在内陆建造潜艇呢?就是因为它的制造工艺要求很高,以建造它为基础推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的总体提升,并且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也就是说能制造潜艇这样的复杂重工业制成品,将来再制造其它民用产品就是技术“由高向低”的技术转化。 总之技术是想通的,历史上都是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最好生产工艺用在了武器装备制造上,通过制造最高级的东西,掌握了全套的制造工艺之后,将来再往民用方面去大规模应用,033潜艇的制造工艺被全面掌握之后,我国相当一部分重工业得以发展,因为潜艇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工业门类太多,一个大的军工项目有突破可以带动一大批基础工业项目的共同进步,同时还会将它的技术衍生出来更多的项目。 总之,033型潜艇所衍生出来的民品制造工艺只是我国军转民成功的一个范例,还有更多的军用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带动了有形或者无形的民品技术提升,所以说军转民是重大而英明的决策,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方面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的成长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在战斗力建设方面坚持吸收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军事技术发展史,每一项军事技术在发展成熟、具备以战止战的能力后,便优先反哺国计民生,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助推器。 特别是在建国以后,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工业,激发并带动了军事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促进国防实力显著增强的前提下,军事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实现成功转型,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提高了综合国力。大到“北斗”、“天宫”、“嫦娥”,小到无人机、越野车、监控器,这些技术转型成果,都凝结着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由于成果众多,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赘述,本文仅结合当前全国范围内防洪减灾的实际需求,列举一下我国在防洪减灾方面出现的军事技术民用化成果: 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这是一种以钢木框架续约和土石料直墙为主,以设置防渗透层为辅,通过钢管、木桩与填塞墙之间形成的稳定框架,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封堵决口的拦水筑坝技术。这项技术最早由原27集团军工兵团道桥营三连研发成功,主要用于在水毁路段快速架设简易桥梁,或在较深沼泽地急造军路,曾多次在原北京军区组织的实兵演习中得到论证和检验,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1998年8月4日长江特大洪峰直抵九江、市区堤坝出现险情之际,27集团军工兵团被火速派往九江大堤执行抗洪任务。8月7日13时,大堤突然出现30米宽的决口,该工兵团立即将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转为民用,经过3昼夜奋战,成功封堵住了决口,挽救了九江市区50余万民众的生命安全。 后来,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还曾于2012年8月11日,由武警浙江总队成功运用,完成了对西苕溪大堤决口的封堵任务。 人工增雨减灾作业技术我军在火箭炮、高炮这两种武器的制造技术及作战运用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我军装备的新型远火系统发射370mm火箭弹,战斗部重达2.4吨,射程可达280公里,精度达到米级; 我军装备的37mm和57mm这两种口径的高射炮,其数量堪称世界之最,最多的时候曾有11个高炮师以这两种口径高炮为主要装备,而且这两种高炮曾在越南战争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共计参加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 如今,我军在火箭炮和高炮这两种武器方面所取得的世界级领先技术,已经部分转化为民间增雨减灾作业技术之中,主要体现在作业器材装备的使用方面。比如民间使用的增雨弹,弹体结构完全采用军用火箭弹设计布局,除战斗部内的烈性炸药替换为碘化银、干冰等增雨催化剂外,其他部位几乎差别不大,发射方法也与导轨式火箭炮完全相同; 我军淘汰的为数众多的37mm高炮,除少部分用于民兵训练外,其余全部用于人工增雨及减灾作业。作业实施过程中的炮班编成、指挥口令、操作技术、射击方法,几乎全部沿袭了解放军高炮射击操作规程,因此体现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成功转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关注慕什塔戈,共同领略军事百科! |
6s管理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
2022-12-20
|
查看详情 >> |
大连哪个船厂好 |
2022-08-16
|
查看详情 >> |
大连出国劳务公司哪家比较可靠? |
2022-08-16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