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电气自动 > 中国船舶工业701(中国船舶工业708)
中国船舶工业701(中国船舶工业708)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2-03 17:05    点击:97   编辑:admin

1. 中国船舶工业708

dcts应该是电磁弹射的缩写。

关于我国新一代076型两栖攻击舰的消息甚嚣尘上。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708所公开的招标信息和技术项目来看,新一代076型两栖攻击舰将采用多种新技术,其中最引人瞩目当属“DCTS槽道火灾控制技术试验研究”,“DCTS”应该是“电磁弹射”的拼音缩写,这意味着076型两栖攻击舰未来很有可能采用电磁弹射技术。

2. 中国船舶工业708研究所

琼州海峡火车轮渡是我国第一条跨海火车轮渡线,它从雷州半岛南端的海安港至海南岛的海口市,全长24公里,年设计运送能力为货运1000万吨,客车8对。

使用的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是粤海铁1号,它由中国船舶工业708研究所设计、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为双柴油机推进,开敞式分层装载旅客、汽车和火车,该船全长165.4米,宽22.6米;主甲板为火车甲板,上甲板为汽车甲板,渡轮后半部设置旅客舱室。火车、汽车、旅客登离渡轮时完全分流、互不干扰。渡轮总吨位为1.34万吨,可装载40节长14米、重80吨的货车或18节长26.5米的客车,同时可载汽车50辆,旅客1360人。

3. 中国船舶工业708研究所校园招聘

琼州海峡火车轮渡是我国第一条跨海火车轮渡线,它从雷州半岛南端的海安港至海南岛的海口市,全长24公里,年设计运送能力为货运1000万吨,客车8对。

使用的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是粤海铁1号,它由中国船舶工业708研究所设计、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为双柴油机推进,开敞式分层装载旅客、汽车和火车,该船全长165.4米,宽22.6米;主甲板为火车甲板,上甲板为汽车甲板,渡轮后半部设置旅客舱室。火车、汽车、旅客登离渡轮时完全分流、互不干扰。渡轮总吨位为1.34万吨,可装载40节长14米、重80吨的货车或18节长26.5米的客车,同时可载汽车50辆,旅客1360人。

4. 中国船舶工业708所简介

1、中国舰船研究院。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3、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4、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

5、西安精密机械研究所。

6、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

7、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等。

5. 中国船舶工业707研究所

七O七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地处天津,成立于1961年。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以攀登导航和操艇技术高峰为目标,以提供先进设备装备部队为己任,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一项项新成果,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6. 中国船舶工业70年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7. 中国船舶工业702所

蛟龙号不是江阴生产的,是无锡702船舶硏究所設計并总装的。另部件是外加工的,弟一台就是蛟龙号不锈钢内胆是俄罗斯加工的,第二台是国内某厂加工的。該所装配出了个高级技师。以上多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介绍的。该所地址在太湖边。我记得60到70年代前是上海管理的。他们发的粮票,布票全是上海市的。何時归无锡管理不知道?现在名气很大。全国人民多知道!

8. 中国船舶工业703

青岛青远华船务公司很好,公司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延安三路111号703室,主营业务为船舶管理、船舶配员等。经交通部审核批准为《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经交通部审核批准为《海船外派资质机构》,秉承“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船东至上,服务无限”、“以诚为本、互助共赢”的理念。

9. 中国船舶工业701所

中国规模最大、装备先进的万吨级“海巡09”海事巡逻船于2020年9月29日在广州成功出坞。

“海巡09”由中国船舶集团所属的701研究所设计,船舶总长165米,设计排水量高达1.07万吨,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海上执法公务船。该巡逻船可搭载多型直升机并配合其加油、救生和搜寻等作业。“海巡09”设计装载状态下时速不低于25节,续航力在经济航速16节下不低于1万海里(约1.852万公里),在海上至少可以巡航执法作业90天以上;同时它还能在九级海况、12级风力条件下安全航行,在六级海况、八级风力条件下,直升机可以起降,具备夜间起降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