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前苏联科学考察船(前苏联科学考察船长是谁)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3-10 01:51   点击:111  编辑:jing 手机版

一、亚马海沟?

不是亚马海沟。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北玛利安纳群岛东侧的玛利安纳海沟是一条世界著名的海沟。

早在1957年,前苏联科学院的考察船“斐查兹”号对玛利安纳海沟进行了详细地探测,并用超声波测探仪在它的西南部发现海洋中最深的海渊,高度达11,022米。

二、亚特兰蒂斯有人居住吗?

1974年的时候,苏联的科学,考察船来到了大西洋,并且还拍摄了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不难看出,除了海草,还有海底300多间古代的城堡建筑,而这些也足以证明在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

并且在这里英法美三国的科学家还在西部的海底发现了一座巨型金字塔,经过研究发现,这座金字塔比埃及发现的金字塔的年代还要久远,这也证明了,在这片海洋,曾经存在过一片大陆以及一个文明的社会。

三、南极大陆科考船排名?

1、俄罗斯“列宁”号

1957年下水的前苏联的“列宁”号(Lenin),是世界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其动力心脏是核反应堆,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螺旋桨推动船只。“列宁号”主要执行北冰洋地区的考察和救援活动,除了在1967年靠港进行过维修,几乎不间断地航行了30年。

2、俄罗斯“北极”号

俄罗斯“北极”级(Arktika)核动力破冰船,安装有两座核反应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首舰1975年服役。

可在北极圈内深水海域使用,破冰厚度2米。1977年8月17日,首舰“北极”号是第一艘到达北极点的水面舰船。

3、俄罗斯“亚马尔”号

“亚马尔”号破冰船一般常用两种破冰方法,当冰层不超过1.5米时,多采用“连续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劈开撞碎;如果冰层较厚,则采用“冲撞式”破冰法。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如此周而复始。

4、俄罗斯“50年胜利号”

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该船于2006年建成下水试航,2007年正式交付使用。

“50年胜利号”号船长159米,宽30米,有船员138名,满载排水量2.5万吨,最大航速21节,航速为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2.8米。

5、俄罗斯“马卡罗夫元帅”号

2011年1月,在鄂霍次克海将一艘被困在冰层中长达1个月的大型鱼品加工船救出,这艘船从2010年底起,就与其它几艘船被困在鄂霍次克海海域厚约2米的冰层中,无法行动,不得不请求救援。而这次救援,耗费了大约500万美元资金。

6、美国“北极星”号

“北极星”号(WAGB-100)是世界上最强的常规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13000吨,隶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

“北极星”号破冰船,共建造2艘,1976年服役。全长121.6米,装备2架直升机。“北极星”号能以3节航速连续破1.8米厚冰,如果用倒车冲击法,可破开6米厚的冰。

7、美国“北极海”号

“北极星”的姊妹舰“北极海”号(WAGB-11)。

8、美国“希利”号

美国现役最大的破冰船是“希利”号(Healy、WAGB-20),1997年下水,1999年服役。“希利”号船长128米,宽25米,吃水9.8米,最大航速18节,满载排水16700吨,主要作为高纬度科学研究平台和执行冰区护航任务。

“北极星”号与“希利”号、“北极海”号共同组成美国海岸!

四、大洋一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哪个单位的?

"大洋一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于1984年在前苏联的基辅船厂建成下水。1994年,因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2002年12月,中国大洋协会的"大洋一号″完成了近1年的现代化改装,新增的动力定位系统、网络系统以及先进的深海调查设备和系统化的实验室布局,使其调查能力大为增强,进入国际先进科学考察船行列。

五、海底深处5个神秘古迹?

分别是:

1.秘鲁海域的史前建筑物

近几十年来,人们陆陆续续在海洋大陆上发现了许多史前建筑物。这些沉没在海底的文化痕迹,都属于地球史前文明的东西。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建筑技术,实在无法用我们今天的历史学来解释,因为它们太古老了。

在秘鲁海岸边的水下二百米深处,人们发现了雕刻的石柱和巨大的建筑物。1968年以来,人们不断在比米尼岛一带水下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有街道、码头、倒塌的城墙、门洞。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模样与秘鲁史前遗迹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巨石墙十分相像。这些海底建筑结构严密,没有相当的知识水平是无法建造的。

1974年,苏联的一艘“勇士号”科学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摄了八张海底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腐烂的海草外,还有一座古代城堡的墙壁和石头台阶。它沉没的时间也是在大约一万多年以前。

2.沉入海底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和法国考古学家2000年6月3日宣布,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对岸的地中海海底,发现几座淹没在水底的古城。这些古城估计建于公元前6~7世纪,距今2500年的法老王时代,它们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希腊悲剧、游记和神话中,这是首次找到实质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埃及文物部门称这是水底考古史上最令人振奋的发现。除了许多完整无缺的建筑物外,考古学家还在遗址中发现多尊法老像、狮身人面像以及拜占庭古币等珍贵文物。

千百年来,在古希腊的寓言、神话和史诗中都先后多次提到过地中海边上曾经有过一个极其强盛文明的城市群,即埃及的法老城。

根据古希腊史诗中的描述,法老城高度发达的文明,将同时代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远远地抛在后面,其城市规划的现代化程度甚至达到了20世纪城市建设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这个城市群何时兴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自何方、他们怎样突然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当身着潜水服的考古学家们最终潜入海底的时候,他们全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保存得完完整整的房子,富丽堂皇的庙宇,相当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描述当年市民生活的巨型雕像。

整个被时间凝固的城市!从这座深埋在海洋里的城市群可以看出,法老城的居民们是一个爱享受生活的民族,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舒适与快乐,他们建造了宽敞明亮的住房;精心设计了通风口、厕所和洗澡堂;修建了雄伟宏大的露天娱乐场以及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

3.印度海底发现九千年前古城

法新社2002年2月19日消息,在印度古茶拉底省外海康贝湾海床发现一座古城。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当时国立海洋技术学院的海洋学家正在检测该地区水污染的程度,却收到奇怪的讯号,于是放下两具敏感度极高的声纳装备下海探测,赫然发现一处长宽均达九公里的海床上的古城遗址。一具挖泥机自此一遗址挖起数吨淤泥,其中包含了诸如石制工具及饰品等许多人工制品,甚至还有人类的下颚骨和牙齿。

领导挖掘工作小组的凯希罗里说:“我们当然非常兴奋。”初步的检验显示,古城年代可能远溯至公元前7500年。

4.水下金字塔

谈到金字塔,人们会想到埃及,其实许多史前文明都与金字塔有很深的渊源。比如玛雅文明就曾经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更令研究人员惊奇的是,在海底还发现了许多金字塔,人们甚至无法将它们和任何已知的文明联系在一起。最近,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百慕大三角地带海域西面,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底边长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一百米。据研究,这座金字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

根据2002年4月9日BBC消息,2001年,当一家加拿大探测公司在打捞沉没的西班牙大帆船时,他们在古巴附近的海底发现了看起来是人造的建造物。此后,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解释这个发现。其中一家搜寻宝藏的加拿大公司认为,它可能找到一些更为戏剧性的东西:就是在海底600米深处有一座数千年历史的消失的城市。该公司负责人吉利特斯基说:“我在这个领域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对称、这么有结构的天然建造物。从一开始我就怀疑这些建造物并不是天然的。”当这个发现在去年被宣布时,科学界感到怀疑,有关方面计划做进一步的调查,甚至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抽取石头样本,并准备拍摄更多照片。

古巴著名地理学家之一埃特雷迪随后也加入了这项工程,并在最近在哈瓦那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介绍了他的发现。埃特雷迪说:“你必须时时准备接受一些你料想不到的东西,接受那些不是在现有框架中的东西、或是现有知识无法告诉你的东西。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另一个挑战。我们也许会发现一些没有人曾经想到过的东西。”那些建造物和道路仿拟金字塔排列,所占据的面积是古巴西北沿岸大约20平方千米。调查人员的理论是该城市可能在6000年前因为大规模的地球动作而沉没,例如地震。

5.日本的水下金字塔

金字塔不仅在西方有,在东方的日本也有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各地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金字塔遗迹和巨石建筑,年代相当久远,其中一些金字塔表面被灰层和泥土所覆盖,并长满各类植物,外观上看似一座山丘。日本人酒井胜军还发现在远古时代,日本人与犹太人有某种关系。

不仅如此,近年来日本在其近海海底发现了许多远古人类文明遗迹。1996年3月以来,潜水员在冲绳附近直至与那国岛的海域发现了八处分散的遗址。第一处遗址是一个有趣的方形结构,并不很清晰且被珊瑚覆盖,以致于其人造部份无法确认。之后,一位潜水运动员在1996年夏天意外地在欧可纳哇南部海面以下40英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带棱角的平台,无可质疑地为人工产物。经过进一步搜寻,不同的潜水小组又发现了另一个纪念碑及更多人工建筑。他们看到了又长又宽的街道,高大宏伟的楼梯和拱门,切割完美的巨石;所有这些被以前所未见的直线型建筑风格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在随后的数月中,日本的考古学界参与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发掘工作。不久,在冲绳以南300英里的水下100英尺,他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形结构,坐落于一个看似用于举行仪式的宽阔地带,两侧有巨大的塔门。这一庞然大物长240英尺,宽600英尺,高90英尺,其历史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8000年。

由于一般可见度为水下100英尺,这一遗迹清晰,足以进行摄影和摄像记录。这些图像出现在日本报纸的头条新闻中超过一年之久,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一个尚不为人知的石器时代文明的初步证据。

冲绳岛琉球大学的地质学家Masaki Kimura教授,率先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推断这个有着五层结构的建筑物是人造的。他说:“此建筑并非自然产物。否则应有经腐蚀而成的碎片聚集其上,但没有找到这样的石块碎片”。他并补充道:“这个建筑物周围有像道路一样的东西,这更说明它是人造的”。

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罗伯特肖赫(Robert Schoch)潜水考察了该建筑。他说:“它看上去像是一系列巨大的台阶,每个约一米高。它的断面本质上类似于阶梯式金字塔。这是个很有趣的结构。水的自然腐蚀加上石块的破裂过程有可能产生此结构,但我还没发现什么过程能产生如此锋利的阶梯断面。”能证明该建筑为人造的进一步证据是在附近发现的一些小的石堆。类似于主建筑,这些袖珍金字塔由拼成阶梯状的石板构成,宽十米,高二米。

Kimura教授认为要想知道是谁建造了这个纪念碑或其目的还为时过早。他说:“这个建筑可能是一个远古宗教的神殿,用来赞美某个远古的神,就像冲绳岛的居民相信Nirai-Kanai神会从海上给他们带来幸福一样。由于据记载在一万年前没有人类能建造这样的纪念碑,所以这可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类文明的证据。”

“只有具有高度科技水平的人类才能完成此工程,而且很可能来自孕育了最古老人类文明的亚洲大陆。如此巨大的建筑必需运用某种机械才能完成。”通常认为,日本地区的人类活动始于约公元前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以打猎和采集食物为生。不可能有先进的技术建造这个大金字塔式建筑。或许,在已知的日本文明之前,在日本这一地区,还曾经有发达的人类文明,却与现代的日本人可能没有任何关系--当然,在目前我们只能猜想。或许有一天人类打开了时间隧道,就能够窥探当年文明的真相了。

六、大洋一号三大法宝是什么?

其三大法宝为:“海龙”号、测深侧扫声呐、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

“大洋一号”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1984年在前苏联基辅造船厂建成。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

七、南海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对吗?

不对,应该是“大洋一号”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大洋一号”是目前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具备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水声等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条件;可以开展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底质和构造、综合海洋环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调查和试验工作。

“大洋一号”曾是前苏联的一艘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考察船。她于1984年在前苏联的赫尔松船厂建成下水,原名“地质学家彼得安德罗波夫号”。1994年,为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调查的需要,中国大洋协会从俄罗斯远东海洋地质调查局购买并经初步改装后,命名为大洋一号,母港位于青岛。

从1995年开始,“大洋一号”先后执行了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任务,为中国的大洋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适应中国大洋资源研究开发从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向多种资源的战略转变,在国家综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洋协会于2002年对“大洋一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改装的重点内容是:增装动力定位系统和关键调查设备;更新甲板收放设备;改善生活及安全设施;对实验室进行统一布局和建设;构建现代化船舶网络系统;提高通信、导航和驾驶能力。

改装的主要目的是:将“大洋一号”建设成为一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在未来10~15年期间满足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研究开发需求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科学调查与深海设备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