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产品分类 > 80年代的镇江是什么样子的?
80年代的镇江是什么样子的?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1-25 15:56 点击:222 编辑:admin

30年前的中国,

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

万事万物都散发出蓬勃而生涩的活力。

镇江人的故事

说不完也道不尽

属于你的镇江故事你还记得吗?

昔日篇

大市口

京江饭店、第一楼街、青云门

这些如今车水马龙的路段

就算是泛黄的照片

也看得出曾经的繁华

▲大市口西侧中山东路两旁

那时候的大市口还不是市中心,道路没有那么宽,人也没有那么多。

▲大市口西侧中山东路两旁

▲大市口解放路西南角京江饭店

▲大市口解放路东南角 四方

四方后面的小观音楼巷,还有人记得吗?旁边有个卖馄饨的,每天生意都很好。

▲小市口临街北侧民房

附近有个南门大街吴先生巷,在蛤蟆院对面,现在已拆了,那里的孩子以前放了学经常会相约一大帮同学一起到大市口玩。

▲三五九医院门前汽车站

乘汽车是要早早买票的,到中午时候下午四点的票早买光了。

▲第一楼街南入口

▲青云门

▲第一楼街东侧

老街坊们都喜欢坐在家门口,靠着躺椅,嗑嗑瓜子,吃吃花生,一聊就是一下午。

▲第一楼街东侧

家家户户的门都可以直进直出,邻居们的大嗓门让人听了真舒服。

五条街

说起五条街记忆最深的就是

菜场门前的车水马龙

单位拖菜的车辆喇叭声此起彼伏

进进出出的买菜人群

各种各样的菜篮

成为当年五条街菜场每天早晨一道独特的风景

让人至今都难以忘却

▲五条街菜场段街景

那时常挂在人们嘴边的一句话是:“大市口没得人走,五条街,挤不开”,可见当时的五条街有多繁华!

▲五条街段民房

空地上有皮匠摊子,还有挑着剃头担子的小剃头的,冬天不少老头老太都爱在那里晒太阳。

▲五条街小学

附近有很多小书摊生意都是很好,那边上学的孩子常泡在那里,小人书放在房子四边的书架上,一分钱可以看两本,有时看了再换也不要钱。

▲ 五条街上小商店

每到下午三四点放学,小店门口总是被围的水泄不通,放学的孩子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到小店里玩,更多的时候都是看看但是不买。

▲ 五条街菜场北面垃圾中转站

老店篇

记忆中的老店

你还能认出哪些

曾经天天被人挂在嘴边的那些店

如今在旧照片里

倘若一幅幅电影画面

▲一泉宾馆

▲市社会福利院

▲太和生药号

▲ 小市口镇江粮行

那时候的人们,都是要拿粮票去粮行里换粮食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念旧的人,家里都还珍藏着当年的一些粮票。

▲京口区人民医院

▲ 轻工产品经销部

▲市金属材料公司

▲镇江市计量所

应该算是那时候的国营企业吧,主要经营负责国家社会民用,标准的量值传递、计量器具强制检测。

▲唐老一正斋及储蓄所

▲标准件厂

▲大市口副食品店

七十年代初期,大市口副食品商店就有上海出的奶油冰棒了,9分一根,小1角2一块,中4角8,最大的8角4。

▲京江大楼

▲新华影剧院

你知道新华剧院当年叫什么名字吗,现在人恐怕都不会知道了,从前叫铁成大戏院,改叫新华剧院时可能是公私合营时了。

▲北固区人民医院大市口门诊部

▲消防门市部

▲甘露浴室

清真九如对面是甘露浴室,小时候就在那里洗澡,父辈们经常是上带老,下带小,一家人去洗澡。

父辈们一般都是先把小孩洗完,到休息室帮小孩穿好衣服,自己将浴巾拦腰一围,将小孩或抱或牵到浴室卖筹子的地方,交给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孩子他妈,由妈妈先带回家,然后父辈们再回到大池里,陪着父辈的父亲泡澡或到头池去蒸蒸。

▲城区人民政府

▲市跃进机械厂

▲第二百货商店

最早没有友谊华侨商店的时候,只是在中百二店才能买到一些当下最时髦的商品,有几个柜台叫华侨柜,供应一些紧俏商品,那些东西必须要有侨汇卷或者外汇券才可以买。

▲ 市棉织厂

▲市美术工艺厂

名胜古迹篇

当年被拍下的三山

对比着现如今秀丽的江山美景

当时的我就算是黑白照片也美不胜收

▲长江路

原名苏北路 ,顾名思义即:通往苏北的道路,道路全长2500米,如今被称做“珍珠项链”的它在那个年代,就一直为促进镇江城的经济繁荣作贡献。

▲解放初期焦山

一向以山水天成 古朴幽雅闻名于世,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被誉为“江中浮玉”。

▲1982年的焦山大门

▲定慧寺古柏与银杏

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原名普济寺 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春改名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金山

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

▲白龙洞

以前到这里来玩,大人们都会说把白龙洞说的很神秘,都说很多人进去了就出不来,因为这个洞能直通杭州。

▲八十年代的北固山

远眺北固 横枕大江 石壁嵯峨 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 ,粱朝粱武帝登临北固山,赞其形胜,改固为顾,更名为北顾山。

▲金山旁的长江风光

交通篇

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车,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班。

28自行车是那时候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二八指的是轮子的直径为28英寸,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就骑它。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那时老爸的肩膀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公路上也有卖票的小公交,但是并不多,需要用这种公交车月票,只有上车亮一亮月票,才可以进去。

那时候,桑塔纳轿车是土豪的配置,红旗牌轿车那都是神级土豪的配置。

那时候的火车是绿皮车,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卖着盒饭。每个站台,印象里贩卖最多的好像是鸡腿。

那时候买飞机票,得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的人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不会选择乘坐飞机,那时候,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而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坐飞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店里的老板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小时候看着他们手里翻飞的算盘珠子,感觉特别厉害。

妈妈没事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做起针线活,这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即使只是拿旧衣服缝缝补补,就已经很满足。

文旅君如果没猜错,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俗气。

一到天气晴朗的日子,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

那时候集市都特别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小贩从不缺斤短两。

80年代,爱美的女人甩掉了长辫子,开始流行烫发,顶着大波浪卷儿走在大街上,特潮。

那时候没那么多水乳、眉笔、口红,一盒雪花膏,就是女人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打地铺,想要好位置都要抢呢。晚上睡觉是真的不用关门,因为根本就没有小偷。家家都一样穷。

老人们担心孙子孙女被蚊子咬,就撑上这款最经典的蚊帐,所有蚊子都飞不进来,还会守候在一遍,蒲扇轻轻地拍着、拍着。

那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妈妈们洗衣服都用搓衣板,这些东西放在今天作用已经不是用来搓衣服了,相信男同胞们都深有感触。

那时候家家户户好像都有这种大衣柜,存放着我们温暖安定的小日子。

洋黄历,以前就指着这个看节日,过一天撕一页纸,一本撕完一年就完了。

饮食篇

那时候10元钱就能养活一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每次去买东西不仅要钱还要粮票。

单位食堂吃饭都是人手一个海碗,洋瓷缸就去了,大锅饭、长条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说有笑。

那时候最奢侈下馆子。茅台酒8块钱,饮料是桔子水,算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饮料。

每次在澡堂子洗完澡出来喝一瓶橘子汽水那是最爽的。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卖冰棒的叔叔每次吆喝着经过,不管我们在玩什么都会立马跑过去。

大伙儿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写着“冰棒”的箱子,箱子不大,花样却很多,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流口水。

偶尔奢侈一下喝健力宝,瞬间变身“土豪”,引来所有小伙伴羡慕的目光。

那时候我们的零食少的可怜,能有个棉花糖、雪人冰棍,都可以高兴老半天了!

那时候烧饭还是用灶台,饭粒黏在锅底,香香脆脆就成了锅巴,锅巴可是相当管饱的,没有牙的小鬼头只有看的份。

以前家里有老人,过年做小辈的来拜年,都是四大件,果子糕点、几瓶酒、罐头和糖。

上学篇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在门口放个板凳,写完作业就可以去别人家看电视,看老版西游记、海尔兄弟、黑猫警长、小糊涂神等。

那时候考试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考完试后考生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

那时候的人们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偷懒的孩子会用好几只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写完了!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不像现在都是各玩各的手机或电脑。

娱乐篇

那时的镇江,虽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一起聊家长里短,一起津津有味的看节目。

那时候电视节目也很贫乏,而且晚上10点就没有电视节目了。每到礼拜二还会出现这个画面,让你心里痒痒的,盼着电视台快点恢复播放。

△跳房子

还在那时候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弹弹珠

△跳皮筋

△斗鸡

△罩麻雀

△打元宝

△玩泥巴

△投沙包

△打乒乓球

那时候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会收藏很多他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那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就发了疯似的玩儿,直到广场上放电影,人们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婚恋篇

那时候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的多,约会是提前一周定好时间,包接包送,接走之前要得到女方家长同意,还要顺手带点小礼物,不必贵重,但要好看,而且午夜十二点前,必将女孩送回家。

那时候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去,很多小年轻喜欢在茶余饭后去歌舞厅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跳上一会儿,这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厅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或者在公园里慢悠悠地呆上一下午,风景与你,俱好。

那时候没有微信、QQ等社交软件,男女之前沟通感情的方式,就是白纸黑字的情书,手写的一字一句,认真而笃定。

那时候结婚还没有“房子、票子、车子”这么一说,女方最看重的还是小伙子的人品行不行。那时候的姑娘,更愿意跟心爱的人一起吃苦,一起过熨熨帖帖的小日子。

那时候结婚,没有录像,没有司仪,没有彩排,甚至只有一身红衣服,连婚纱都没有,更别提豪车接送了,有的只是新娘新郎脸上幸福质朴的笑容。

那时候参加结婚宴席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搪瓷脸盆,颜色大多是红色,还会印着红色的喜字,是亲朋好友们祝福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30年光阴匆匆而过

正如席慕蓉所说的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Baidu
map